弟弟|张爱玲晚年暴富,为何不愿接济落魄弟弟?表面刻薄,隐情让人心酸

张爱玲是名门之后,李鸿章,张佩纶,黄翼升都是家族的先人。但是她父母的结合,也是旧式的婚姻。这对小夫妻,有着极为不和的三观。张父是标准的遗少,志大才疏,唯我独尊,眠花宿柳,既抽又赌。夫妻二人感情极为不合,但是短暂的婚姻期间,也是生下了一子一女,便是张爱玲和她的弟弟张子静。
 弟弟|张爱玲晚年暴富,为何不愿接济落魄弟弟?表面刻薄,隐情让人心酸
文章插图
张爱玲四岁时,父亲去天津谋职,母亲去欧洲游学,他们姐弟俩被托付给天津的姨太太看管。八岁时,张父丢了官,又与妾室发生矛盾,想起妻子的种种好处,写信恳请她回国。黄逸梵回来,姐弟俩十分开心。但是好景不长,张父几年磋磨,脾气更大,张母开阔了眼界更加忍不了丈夫的不堪。
二人以离婚收场,黄逸梵再度漂洋过海去留学,独留张爱玲姐弟与父亲生活。后来,张父娶了继室孙用蕃,家庭关系更加微妙,张父从没给予女儿温暖的回忆,呵斥,暴力,监禁和伤害,甚至一度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继母与她水火不容,冲突不断。而与她一母同胞的弟弟,也总是冷眼旁观不施援手。
而张爱玲自小就灵气纵横,很早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敏感细腻的心灵,目下无尘的才华,狼狈混乱的家庭,逐渐养成了张爱玲孤傲清冷的性情。十六岁那年,黄逸梵再次归国,当时仍挂念亲情的张爱玲不免多去探望了几次。不料令父亲和继母都十分不满,争执中,张爱玲被监禁了大半年。
后来,重病濒死的张爱玲,终于逃离家庭去投奔了母亲。可脱胎换骨的黄逸梵十分嫌弃被张家养得愚鲁的女儿。她想尽力将女儿调教成淑女名媛一般的明珠,为此不但替女儿聘了家教,还教她如何走路如何说话,但偏偏在文学上灵气逼人的张爱玲对这类行为纠正的教育十分勉强。
 弟弟|张爱玲晚年暴富,为何不愿接济落魄弟弟?表面刻薄,隐情让人心酸
文章插图
张爱玲如同惊弓之鸟,茫然无措,患得患失。黄逸梵见实在无法将女儿培养得优雅出众,变得更加怨忿,每每出言呵斥,让张爱玲难堪又伤心。她说,我真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生病,我真是宁愿看你死,也不愿看你活着使自己处处受痛苦。结果,更加重了张爱玲的心理阴影和性格障碍。
黄逸梵脾气不好,她对女儿的呵斥出于慈母之心,而这对张爱玲来说不啻于更大的打击。虽然母亲供她吃饭穿衣,念书教育,但是母女二人对彼此都十分失望。张爱玲敏感多思,面对母亲每日的暴躁脾气和阴阳怪气,性情也更加的冷漠,她宁愿待在学校里也不愿回家,而每个月找母亲要钱都要受一番难堪。
张爱玲考入港大后,拼命读书,拼命赚钱。赚到钱后,她便拿去给母亲,一次张爱玲拿了八百块钱的奖学金回家,黄逸梵冷冷的让她放下,第二天就听说黄逸梵拿去打牌全都输掉了。母女二人相互怨怼,终于渐行渐远。
张爱玲系出名门,才华横溢,但是从小到大,她遭遇的都是贬斥和否定。亲生父母和一干亲人都在忽略她、冷落她、遗弃她,她始终不曾被温暖的爱过,也完全不会去爱人。她对人对事,都抱有严重的怀疑和敌视,这份凉薄刻薄,贯穿着她的成长,创作和生活。
 弟弟|张爱玲晚年暴富,为何不愿接济落魄弟弟?表面刻薄,隐情让人心酸
文章插图
但是同时,她又极度渴求着被爱。她对感情是极为自卑的,她认为值得爱恋的男人,至少要大十几岁才安全。她甚至在小说《心经》里,让小寒开展一段父女恋。
而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也年长她十四岁。她为此低到了尘埃里,短暂的婚姻中,她付出良多。在与胡兰成离婚后,她还奉上了三十万的版费给他。到美国后,她又选择了一个老男人赖雅结婚。老男人死后,她便一个人独居过活。与她年纪相当的桑弧,她完全就没有考虑过。
张爱玲不喜欢小孩子,她甚至对孩子保持着恐惧的心态。这不单有她灰暗的童年少年,也因为她曾经流产过一个孩子,在《小团圆》中,她近乎自虐的详细描写着流产的经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