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潮|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论坛|《诗潮》主编刘川:诗歌中蕴含有让人成为总体的人的能力


 诗潮|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论坛|《诗潮》主编刘川:诗歌中蕴含有让人成为总体的人的能力
文章插图
成博 四川在线采访人员 肖姗姗 摄影 向宇 杨瑞青
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的重要活动之一——“我们共同的星球 见证诗歌的温暖力量”主题论坛活动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诗人吉狄马加,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诗人梁平,鲁奖获得者、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诗人阎安,鲁奖获得者、诗人林雪,《中国艺术报》总编辑、诗人康伟,安徽省作协秘书长、《诗歌月刊》主编、诗人李云,《诗潮》主编、诗人刘川,《上海文学》副社长、诗人张予佳,中国检察官文联文学分会副会长、诗人老房子,诗人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安然、包苞,以及俄罗斯诗人鲁登科·瓦列里、伊琳娜·丘特诺娃、哥伦比亚诗人李戈,美国诗人小易,斯洛伐克诗人马里昂·马霍等畅谈在这个“冬天”,诗歌给予人类的希望与光亮。
刘川认为,在疫情之下,“我”被分裂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与远方有关、和世界有一种互相影响的总体性的“我”,一部分是由于疫情的隔离,与世界切割开来作为个体的“我”。
如何处理好这两个“我”在疫情中的写作?刘川表示,还是要回到对“文学”“文化”的本质理解上去。他从“文”字的词义演变进行了分析,“文”最基础的意思是纹路、花纹,有装饰的作用,代表了文学修辞的一面,后来,“文”字又有了思想的意思。“抗疫和疫情之后的诗歌写作,关键看诗人如何运用诗作为‘思’的工具,”刘川说,要让诗歌在修辞之外,更多地发挥对人的激励作用,使人既成为总体的人,又成为个体的人。
诗潮|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论坛|《诗潮》主编刘川:诗歌中蕴含有让人成为总体的人的能力】刘川相信,诗歌中蕴含有让人超脱个体的局限,成为总体的人的能力。疫苗、治疗只是从形而下的角度解决了疫情,但具体到人们的精神层面上,疫情对人的各种改变、带来的精神壁垒和偏见等,还是要依靠文学、依靠诗歌来解决。
【来源:四川在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