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水河|悠悠南秦故乡河

用文字记录生活
悠悠南秦故乡河
文丨赵立新
 乳水河|悠悠南秦故乡河
文章插图
乳河纵贯故乡全境,是世代人赖以生存的河流。水利万物,泽被众生。大自然的生命,得益于水的滋润,水的恩赐。乳水河流日夜流出了生命,流出了历史,也成就了一个地方的人文风华。故乡有看不完、写不尽的风情,它的灵性全在乳水河上。
据民国《续修商县志稿》载:“乳水即楚水,俗呼‘南秦河’。源出鸡冠岭,‘水色如乳’故名。”它是丹江第一大支流,商州第二大河流。发源于商柞界鸡冠岭之黄柏岔、汇聚秦岭、流岭、秦王山之近百条沟、峪、谷、岔溪流成河,由西北折东,逶迤近五十公里,到刘湾贺嘴头汇入丹江。
乳水河|悠悠南秦故乡河】乳水河沿岸山峦叠嶂,植被密匝,水汽淋漓,形成多处水源竟秀,步步有典故,处处是胜景。细流的汇聚,水系的丰沛,树木的奇特,温柔、深幽、曲折,是它留给人类的观赏维度。历代文人墨客或途经小憩,或为官于此,写下了许多歌颂山水名胜、风俗人情的吟咏诗文。北宗经学家邵雍卜居乳水河南天柱山八年,写下《早梅》:“梅覆春溪水绕山,梅花烂漫水潺湲,南秦地暖开仍早,比至春初已数番。”七言绝句传世佳作,让世代传颂。
在水运兴盛的年代,夏秋水丰时节,由龙驹寨码头上溯丹江的木船经乳河可达南秦川。流渠街、鳖盖子街,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成为水陆集散地。商贾、船工云集,饮食、客店、作坊、货栈相连。木船卸下布匹、食盐、铁锅、水烟、红糖、火柴、颜料、瓷器等南方日用百货;运走人背、肩挑、马驮而来的生漆、桐油、漆籽油、核桃、板栗、木耳、木炭、中药材、龙须草、棉麻纸、火纸、牛皮纸等山货土产。过往客商、船工、驮夫在此食宿歇脚,都是与水船相关的人,做的是与水船相关的生意,闻到的是与水船相关的气味,听到的是与水船相关的号子歌声。“你不来船不开,声声花鼓唱刘海”。客商熙来攘往,白天航运繁忙,入夜灯光通明,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喧嚣繁华总有雨打风吹去的时候。1921年,一场特大水患吞没了鳖盖子街,之后由于河水骤减,航道阻滞,流渠街也迎来了一次命运的逆转,昔日荣光不再,店铺、货栈关停并转,只留下老船场一块遗址。昔日的店铺又在杨峪河沿、王墹村官路两侧亮起招牌,重拾祖传手艺,仿佛有一种时光穿梭倒流的感觉。
桨声灯影虽不在,吆河事业从未衰。乳河最大流量441立方米/秒,每年夏秋雨量丰沛,水增河涨,自古以来就是吆赶木料的黄金季节。吆河汉子一般分为拦头、拨料、扫尾三个作业组,分工合作。每趟约三日。每人手持七八尺长的錾杆,将东岳庙、林岔河、杨斜等地收购的松木梁柱、檩条、木椽等圆木从就近河岸投入乳河中,一路跟踪拨赶漂流至四合与侯塬村前,钩捞上岸后,人工扛到县城货场或用户指定地点结算费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商柞公路修通,吆河事业终止。但“扑扑腾腾水中投,悠悠荡荡顺流漂,吆吆喝喝河道赶,风风火火錾杆舞”的情景仍印记在脑海。
水有水的作为,水有水的梦想,水有水的力量。故乡人是上善若水之人,把他们的情怀,把他们的梦想,把他们的行动,寄托在美好的水中,汇聚在水的力量上做文章。1932年至1937年,南秦川行伍出身的爱国人士罗玉山先生,倡导并亲自监理修成10华里长的“民生堤”,造水田1500亩,年收获稻谷三四十万斤,惠泽乡梓。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公社化期间,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川道11个村兴修起小型水库7座,灌溉渠6.5公里,抽水站67处,扩大灌溉面积3700亩。水轮泵站7处,白天加工粮食、饲料,晚上发电。1974年5月,南秦水库建成,乳河在奔涌间蓄势储能,集防洪、发电、养殖、灌溉、观光旅游诸多功能于一体。
2008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推进中,为保证丹江、乳水干净安全北上,润泽京津大地,解困缺水危机。故乡开展了封山育林,流域治理、退耕还林,改善环境等措施,保持“一河碧水,两岸青山”,使它成为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区。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千万故乡儿女坐在电视前面,看着河水一路向北奔流而去,心中满是感动。那奔腾的水流里,有乡音的呢喃,有对故土的眷恋,还有乳河两岸儿女的付出与大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