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搜索引擎之外的至暗空间( 三 )


3.暗网支付:非法活动的冰山一角
除了使用者的匿名和不可追踪之外 , 暗网世界的交易者还需要解决交易结算的匿名问题 。 由于各国对于银行系统都有严密的监控手段 , 基于暗网的犯罪行为经由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交易结算势必会招致银行系统的追踪风险 。 有学者认为 ,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兴起 , 则恰好解决这个问题 。
作为一种支付媒介 , 比特币自出现以来 , 就让大众对其匿名性和隐私性印象深刻 。 在数字公共总账的每一个比特币付款记录都被称作区块链 , 区块链记录比特币在用户之间的转移(实质是一种交易) 。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的记账技术 , 每一笔交易都会记录在上面 , 每一个接入区块链的都会有这个账本 , 所以比特币本身又具有一定的透明性 , 因为每个人都会获得交易记录 。 虽然比特币钱包有唯一的编码标识符 , 但它并不指向交易者当事人的身份 , 因此无法知道背后的交易者究竟是谁 。
比特币诞生于2009年 , 但诞生之初的比特币仅仅是一种加密数字 。 直到2010年的“比特币比萨日” , 一名美国程序员用1万枚比特币购买了价值30美金的比萨 , 才令比特币第一次获得0.003美金的价值 。 2011年“丝绸之路”诞生 , 加密货币正式成为暗网市场的“官方”流通货币 。 解决了暗网市场的交易者交易结算的匿名问题 , 使犯罪行为摆脱被传统金融系统追踪的风险 。
简而言之 , 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 , 使用匿名的点对点交易 。 用户的地址关联并存储在“电子钱包”中 , 其中包含个人的“私人密钥”——一串秘密号码 , 允许该人员从对应的电子钱包中花费比特币 , 类似于密码 。 交易地址和加密签名用于验证交易 , 钱包和私人密钥不记录在公开分类账簿中 , 电子钱包可以托管在网络上 。
由于比特币没有发行机构 , 也就不存在像普通货币一样被冻结的危机 , 因此成为犯罪分子进行勒索的新方式 。 2017年5月 , 流行全世界的Wanna Cry勒索病毒 , 病毒制造者锁定“中毒”用户 , 要求支付一定数额的比特币作为解锁的代价 。
暗网通常被认为和非法活动关系紧密 , 为犯罪分子提供低风险的协作平台 , 如利用匿名聊天室和通信服务来规划犯罪 , 散布犯罪技巧 。 各种违禁品、赃物以及被盗取的信息等均可以出售获利 。
前两年发生的Facebook泄露用户信息事件 , 有黑客透露相关用户信息在暗网中的销售金额十分廉价 , 真正抢手的信息还是银行账户及密码 。 打击恐怖组织的黑客组织Ghost Sec就曾追踪到一个价值300万美金的比特币钱包 , 证实虚拟货币已经成为恐怖组织筹集资金的渠道之一 。
然而 , 关于银行账户及密码这部分暗网网站的活跃度数据紧缺 , 据估计 , 只有约1.5%的Tor用户能够访问隐藏服务网页或暗网网页 , 有多少Tor流量会流向任何这些网站尚不可知 。 普通用户很难触及这些网站的边界 , 有些网站必须要用户获得邀请码才能访问 。
同时 , 暗网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挑战“边界”的机会 , 包括物理边界 , 物理—网络边界 , 和网络边界 。 只要网络可以触及的地方 , 就有犯罪的可能 。 大量研究倾向于将暗网描述成非法活动的“避风港” , 并呼吁对暗网进行监管以减少滋生犯罪的可能 。 基于暗网接入容易、隐匿性强、交易方式特殊、交易内容对公共安全危害性大的特点 , 暗网极易成为淫秽信息传播渠道、非法物品交易平台及恐怖主义的避风港 , 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完善暗网监管机制首先要加强关于暗网的宣传信息防控 , 加强对物流行业的监管 , 以及提高用户保密意识 。 也有学者认为 , 暗网问题很难解决 ,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跨国犯罪的复杂性与匿名机制使得暗网所构成的威胁不受地域限制 , 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优点给暗网的犯罪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针对暗网恐怖主义犯罪进行研究的学者认为 , 纵然相对表层网上的犯罪活动 , 暗网的犯罪分子在方式和手段上呈现更强的隐蔽性 , 但为提高匿名和安全程度 , 用户需要经常更新工具 , 并需要熟悉各种辅助软件 , 由此提升了利用暗网的技术门槛 , 因此暗网犯罪活动在功能上具有辅助性 , 并非犯罪活动猖獗的“罪魁祸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