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中的“说(同‘悦’)” , 与“乐”比较起来 , “悦在心 , 乐则见于外”(钱穆《论语新解》) , 即所谓心悦诚服 。第二句中的“乐”字 , 表达的是志同道合、切磋学问道义之乐 。第三句 , 虽然字面没有“乐” , 但“不愠”实际上是从反面说的“乐” 。“不愠”其实很难做到 。孔子认为 , 要学为君子 , 学问日进 , 道行日深 , 人们可能不能了解、理解你 , 但是自身得道的快乐是难以言表的 , 这才是真正的“乐道”——“以道为乐”“与道合一” 。这种“乐”实际上是一种不离人世、不离感性而又超越世俗、超越感官的真乐 , 宋儒所谓“孔颜之乐” , 其境界就体现在这里 。
学以致道
《论语·子张》记载:“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 君子学以致其道 。”“肆”是古代制造物品的场所 , 如官府制造器物的地方、手工作坊 , “百工”在这里观察、揣摩、学习、制作 , 最后学成一门技艺 。在互相学习中就能精益求精 , 制作出精良之器 。
子夏以“百工居肆”来比喻君子的学习 , 就是说要像百工学习制作器物那样学习基本的知识技能 , 不学习就不可能掌握 , 更不用说理解知识的内涵 , 做到融会贯通了 。与百工不同的是 , 君子不能仅仅满足于器物层面 , “君子不器” , 君子要知道器上有道 , 要通过学习来悟道、明道 , 进而达到道的境界 。
整句意思是说 , 百工长期居住在肆中 , 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和观察 , 才可以制作出精良的器物 , 而人们通过学习才能悟道、明道 , 下学上达 , 进而实现道的境界 , 成就圣贤人格 。
那么 , “道”是什么呢?即天道 , 也就是仁道 。牟宗三说:“下学上达 , 自知天知 , 即以人格之与天接 , 之与天契 。此就是渊渊其渊、浩浩其天也 。”“由实践而践仁 , 由仁之呈现而见天道 。未有离开仁之实践而空言天道为如何如何也 。由仁之实践而表现仁 , 仁为人道 , 亦为天道 。”达到天道就成了圣人 , 就是儒家为学之道的终极目标 。所以 , 儒家的为学之道就是希贤希圣、学为圣贤之道 。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推荐阅读
- 史林︱何谓“靖康耻”:性暴力对宋代社会性别观的影响(下)
- 史林|虞云国:白居易此诗,有助于纠正后人对宫闱史的误读
- 先秦时代|徐州东夷徐国为何打不过楚国和吴国?被楚国打败,还被吴国打败?
- 先秦时代|封神演义野蛮巨怪:扶弱不匡正,袭杀周军20万,战力比闻仲还猛
- 先秦时代|仪狄是不是酒的发明者我不知道,但有一个王朝确实因酒而亡了
- 先秦时代|晋献公逼走重耳又逼死太子,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 先秦时代|战国时期最弱的国家,为何能独挡二十年大秦帝国的进攻?
- 先秦时代|齐地兵学的文化特征与历史贡献
- 先秦时代|古文文献中的酿酒记载浅析
- 先秦时代|她是王后,她是祭司,她是战神,她是“妇好鸮尊”的主人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