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玮
10月22日晚,佳士得“二十世纪:从伦敦到巴黎”拍卖会引入了拍卖史上首个混合现实行为艺术作品——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生命》。这件实验性的作品拍前估价高达40万—80万英镑,它既是一件新形式的混合现实艺术作品,也是一件真正意义上的行为艺术拍品,业内将其拍卖结果视为预示未来行为艺术市场的重要动向。然而这件作品最终仅以25万英镑落槌,加佣金28.75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51万元)成交,总部位于哥本哈根的林冠艺术基金会收藏了该作品。虽然远低于估价成交,但该作仍然刷新了艺术家个人的拍卖纪录。
【 助力|混合现实技术助力行为艺术收藏】
文章插图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生命?行为艺术?19分钟?估价:40万—80万英镑?成交价:28.75万英镑(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生命》是一项19分钟的行为艺术作品,它于2019年2月在伦敦蛇形画廊首次揭幕,邀请公众透过穿戴式空间计算装置,以数码方式体验艺术家亲临其境的感觉。为期六天的展览门票在开售仅两小时后即全部售罄。展览中,《生命》的参与者须交出所有随身携带的通讯连接设备,戴上一副混合现实目镜,在身穿白色实验服的展览助理陪同下来到指定的位置。随后,观赏者眼前会出现艺术家的全息影像,她会在直径五米的范围内走动,最后消失于空气中。阿布拉莫维奇认为,《生命》表现了“永恒”这一概念:“因为你会存留于作品之中,永垂不朽。”
行为艺术作品一直是收藏市场的冷门,因为它通常只能存在于观众的记忆或摄影照片中。行为艺术家以“艺术——艺术家——受众”的信息呈递方式完成创作,这似乎注定了行为艺术与市场的格格不入。长久以来,市场中被冠以行为艺术之名的商品大多只能称为行为艺术的“纪念品”或“衍生品”,比如相关录像和摄影,或者行为艺术表演过程中使用的道具。作为观念的表达,行为艺术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观念的独特性和首发性,再现的行为艺术影像往往不再具备最初的艺术价值,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行为艺术本身是无法收藏的。除了大型公立美术馆出于学术价值考虑的采购,行为艺术很难找到更加广阔的市场。基于这样的市场现状,阿布拉莫维奇对混合现实技术的尝试或许能够为行为艺术的收藏找到新的可能性,因为这一载体将不再只是诸如影像和装置的再现,而是行为艺术本身。
推荐阅读
- 生活中遇到小人怎么办鬼谷子掌握这3招,让他们成为你的助力
- 原创音乐剧《在远方》登沪 以艺术手段诠释现实题材
-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86版西游记中的天竺国王后,是孙悟空现实中的老婆!
- 西宁:文旅力量助力市民幸福迎新年
- 2021建党100周年 用数字化VR虚拟现实技术呈现传承党建文化精神
- 大麦戏剧年终企划Vol.3寻找现实中的奇迹
- 《平凡的世界》一书,在字里行间,都透露了现实的残酷
- 捡漏的真正的含义
- 古代那些结账直接放银子的侠客,为何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