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薛瑄为救父参加科考,傲骨之人死得很神奇!

如果你关注了,你会发现原来更多故事在那里哦~还记得我吗?我们你们的[名字],给你们带来欢乐的[名字]薛瑄是继曹端之后明代又一著名的理学家,同时也是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是河东学派的创始人,被人称为“薛河东”。薛瑄和曹端都是一心做学问的人,对于官场仕途不是很热衷。曹端干了一辈子的州学正,教书育人功德无量;薛瑄对科考本不上心,后来因为特殊原因被迫参加,一举高中踏入仕途,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入内阁参赞机务,成为朝廷重臣。薛瑄和曹端处在不同的位置和环境,但两人的气节志趣极为相似:潜心治学,刚正无私,不媚权贵,在光大理学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参加|薛瑄为救父参加科考,傲骨之人死得很神奇!
文章插图
薛瑄是今天的山西运城人,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父亲薛贞在明初担任县儒学教谕长达30多年。受良好家风的熏陶,自幼聪慧的薛瑄把四书五经读得精熟,10多岁就会写诗作赋。河南布政司参政陈宗问到薛贞所在县上巡查时,曾随口吟出“绿水无忧风皱面”一句,一时想不出下句,就向在场的人求教,结果无人能对。薛贞回家将此事告知薛瑄,薛瑄略加思考就对出了“青山不老雪白头”一句,陈宗问得知后对薛瑄大加赞赏,说他日后必成大器。
 参加|薛瑄为救父参加科考,傲骨之人死得很神奇!
文章插图
薛瑄虽然学问深厚,但对功名利禄不上心,整天就喜欢研读程朱理学和天文地理、子史百家,一直到30多岁了还是父亲门下的一名白丁书生。但后来的一件事改变了这一切。按照当时规定,如果教谕所在县长期无人能考上举人、贡生,就说明教谕失职,朝廷就要将其贬黜到边远地区服役。而薛贞担任教谕的县恰恰连续几年没有人考中。为了解救父亲,薛瑄被迫参加了河南全省乡试,高中头名解元,第二年他又进京参加全国会试,登上甲榜,被赐予进士及第,从此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
 参加|薛瑄为救父参加科考,傲骨之人死得很神奇!
文章插图
虽说不热衷仕途,但既然干了,薛瑄就立志干好。他为官近30年,除了后几年入阁参赞朝廷机务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执掌朝廷法纪,担任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大理寺卿等职务。他廉洁从政,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严厉处置湖广银场贪腐案,平反锦衣卫酿成的10多起冤案,被誉为“光明俊伟”的清官。他担任大理寺少卿时,把持朝政的权宦王振想拉拢他,给他送礼并约私下相会,他憎恨王振的专权跋扈,不想同流合污,就托辞拒绝。王振权势滔天,别的大臣见到他都要行跪拜大礼,唯有薛瑄按照礼仪行拱手礼,这在匍匐一地的人群之中特别扎眼。
 参加|薛瑄为救父参加科考,傲骨之人死得很神奇!
文章插图
王振对此很不高兴,就想整治薛瑄。恰巧此时薛瑄平反了几起冤案,并对锦衣卫和都察院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了弹劾,引得两大权力部门极为不满。在王振的指使下,一群奸人联手构陷薛瑄,说他对朝廷不满,押入锦衣卫大牢,定为死罪。薛瑄在狱中凛然不惧,专心致志地诵读《周易》,前去探望他的人都深受触动。
 参加|薛瑄为救父参加科考,傲骨之人死得很神奇!
文章插图
薛瑄名满天下,仰慕推崇他的人很多,大家联名上疏为其鸣冤,震动朝野。王振一看众怒难犯,只好做些退让,免除了薛瑄的死刑,将他削官为民、遣归故里。薛瑄在家乡闲居7年,一直到1449年“土木堡之变”爆发,英宗被俘,王振被杀,他的冤案才被平反,重回朝廷任职。
 参加|薛瑄为救父参加科考,傲骨之人死得很神奇!
文章插图
薛瑄为官清廉,关心民生疾苦,在所写的《读书录》一书中深刻阐明了爱民、养民,让百姓富裕起来的重要性。他积极为民请命、为民伸冤,即使触怒权贵也毫不退让。1453年,苏州、松江一带百姓为了应对灾荒,向富户借粮,不料富户趁机哄抬粮价,囤积居奇,激起了民变,一些民众抢夺富户粮食,烧毁富户房子。朝廷派太保王文前往查处。王文不分青红皂白一下子抓了200多人,以谋反罪全部押解入京,向朝廷奏请一并问斩。不少大臣明知其中有冤情,但因害怕得罪王文,都不敢提出异议,唯有薛瑄上奏章辨冤。王文恼怒地说:“这个老头还和过去一样倔!”薛瑄得知后凛然回应道:“如果因为替百姓辨冤获罪,就是死了也没什么好遗憾的!”在他的坚持下,经都察院严加核实,最后只惩处了为首的几个人,其余大部分人都保住了性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