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小思姐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孔子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直到现在,“三十而立”这句话都常常被人提起,在人们的认知里,三十岁相当于一个年龄门槛,总和成家立业联系到一起。而民间还有一句俗语是这么说的:“三十不发,四十不富。”这话并不难理解。
文章插图
它的意思是说,人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还不能抓住发达的机会,到四十岁必定很难再有什么大成就了。这话虽然绝对了些,却有不少人赞同,所以才能流传那么广。为什么先人一再强调三十岁这个点呢?它到底有多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说道说道。这种说法由来已久,除了传统儒家的观点,其实民间也早有相关认知。古代的百姓过着“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生产力比较低下,辛辛苦苦一辈子,也不见得能积攒下多少家业。于是,很多人会选择经商或者读书、参加科举,用这种方式改变自家的地位。
文章插图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古代,士、农、工、商有明显的地位差别,“士”就是士大夫,在朝中为官,属于古代贵族;而“商”处于末流,虽然有钱,社会地位却不高。但在普通老百姓的眼中,不管是富、是贵,都比面朝黄土背朝天、做一辈子农民要好。另外还有一点,古人的寿命普遍偏低,在我们看来,三十岁可能还属于刚走进社会不太久的年纪,事业刚刚起步,但对先人来说却不是这样。他们十几岁就可以生孩子,二十多岁就已经担起了整个小家、甚至大家族的责任,所以三十岁对他们来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
文章插图
既然有“小时看老”的说法,先人会觉得三十岁还不能做出事业基础,将来必定无法获得成就,自然也不难理解了。但并非所有人都这么认为,如果大家都相信这一点,那些步入中年的人岂不都会丧失进取心。即使在古代,也有无数“不服老”的例子。很多名人都属于“大器晚成”,渭水边垂钓的姜太公就不说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当年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他在沛县起事时已经47岁,居然只用八年时间就当上了皇帝;而在汉朝初年,还有一个人同样以大器晚成出名,他就是汉武帝时期九卿之一的朱买臣。
文章插图
这个人很奇怪,他年少的时候非常喜欢读书,还喜欢一边打柴一边读,声音高得路人纷纷侧目。朱买臣家里穷,但还是娶了一个妻子,妻子看他已经四十多岁,还只是每天念书,一事无成,坚持要跟他和离,他同意了,没想到年近五十时,朱买臣却去了长安谒见,受到重用。
文章插图
也不止古代,近代、现代同样有不少大器晚成的例子。先人说“三十不发,四十不富”,为的是激励人在年轻的时候努力进取,不要辜负时光,放纵自己享乐,如果过了三十岁没有发达就放弃自我,那就真的失去一切机会了,每个中年人,都应该牢记这一点!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推荐阅读
-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为何这么说,有啥深层含义
- 俗语“人过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个地方?古人的经验之谈
- 2021年是辛丑无春年,俗语“牛遇寡妇,十栏九空”,啥意思?
- 俗语“说曹操,曹操到”,下半句鲜为人知,却也无人敢提
- 俗语中的四大嫩,四大蔫,和四大紧,四大松都是什么
- 农村俗语“三九冰上走,过年露一手”,什么意思?道理在哪?
- 四十三年逨鼎铭文里的秘密
- 俗语“四十莫管两事,五十莫管两人”,老祖宗的忠告,受用无穷
- 农村俗语“五羊六马,死了别剐”,老一辈人的告诫!
- 农村俗语“色字头上一把刀”,下半句才最精辟,却鲜有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