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喝酒划拳说的“五魁首八匹马”,到底是何含义?专家:没啥人知道

《将进酒》:“将进酒,杯莫停……”中国的酒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武松在井冈山上喝了足足十八碗酒壮胆才敢前去打虎;古人逢年过节、嫁女娶妻还得特意把窖藏的“女儿红”挖出来庆贺;诗仙李白每每饮酒便能文思泉涌,挥毫成诗,因此也有“酒仙”的美誉。
自古以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行酒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据《酒》中记载,“酒令”是中国民间的传统风俗之一,是人们用在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刚开始的时候,“酒令”是为了维持酒席秩序而存在的,并不单单是人们饮酒作乐的助兴游戏而已。
众所周知,西周是一个“礼法严苛”的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都被“礼法”约束着,而饮酒也是一样,必须有一套严格的规则来限制,于是“酒令”也就顺势而生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酒令”渐渐从一种礼法演变为一种助兴游戏,士大夫阶级的人们最为喜爱这种“酒令”游戏。
隋唐时期,“酒令”逐渐演变并趋于完备,许多的文人墨客在饮酒间都喜好用写优美的诗词盛赞“酒令”,正如《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中写到的:“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而到了明清时期,“酒令”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期,其丰富的形式和极强的趣味性都使得它彻底变为了人们饮酒作乐的工具了。
简而言之,“酒令”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历经千年的演变历程中,逐渐变为了人们酒桌上不可不提的游戏方式,也是中国酒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酒令”在千年的演化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名目繁杂,规则更是五花八门,不同的地方还都在其中融入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但要是真归结起来,“酒令”也不外乎四大类。
通过史料考证我们可知,酒令一共分为古令、雅令、通令、筹令四大类。可在漫长的历史中,古令、雅令和筹令都已相继失传了,只有最为不入流的“通令”还流传至今,仍然被人们应用于酒桌之上。通令的行令方法囊括了掷骰、抽签、划拳、猜数等等,平日里人们在酒桌上所提及的“五魁首、六六顺”就属于通令的范畴。但它具体啥意思,专家表示几乎现代人都不知道也不懂。
这完整的一套行酒令应该这么说:“哥俩好,三星照,四喜财,六六顺,七个巧,八匹马,九连环……”“哥俩好”自然就是形容兄友弟恭的关系;“三星照”即是“三星高照”,这三星代指“福禄寿”;“四喜财”意为四季发财;“五魁首”寓意同时夺得《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的第一名。“六六顺”指儒家所倡导的“君臣父子兄”这六顺;“七个巧”指民间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八匹马”是说周穆王最为喜爱的八匹骏马;“九连环”则是指中国古代的一种智力玩具。
可别看这行酒令都是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得来的,读起来也非常的风雅,到了如今的酒桌上,人们用起来可是相当的粗俗。划拳者们个个喝得面红耳赤的,在酒桌上挽起袖子,伸出通红的大手,眼色迷离地盯着对方同样涣散的眼神,便开始吆五喝六起来,粗声大气毫不矜持,有的人一高兴还会吼得唾沫横飞,实在是登不得大雅之堂。
从前文雅的 “酒令”发展到如今已然堕落了,曾经盛行的“雅令”,也早已失传,着实叫人惋惜。所谓“雅令”,顾名思义,内容非常的雅趣别致,大多都与诗词歌赋有关,在这其间最为常见的有“四书令”、“卜算子令”等等。后来“雅令”逐渐淡出了酒桌舞台,而较为粗陋的“通令”便开始盛行,成为了人们席间用以助兴的游戏活动,但原有的礼节内容也已经完全丧失,彻底沦为了人们劝酒做乐的一种助兴节目,甚至演变为人们用来劝酒、罚酒的手段。
本来是一种高雅别致的趣味游戏,如今却俨然成为了人们逼酒、劝酒、赌酒的工具,以助兴为名行逼迫之实。诚然在这觥筹交错间,人们得以迅速地亲近熟络,但这样的行酒令显然已经缺失了内涵和文化,并使得中国酒桌文化渐渐走向了一条庸俗的道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