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拥有鬼谷子传说的淄川藏梓村

鬼谷子|拥有鬼谷子传说的淄川藏梓村】淄川区:藏梓村
位于淄城东北黉山北麓梓橦山下,隶属淄川区双杨镇。约于元代立村。因村东山谷中紫草丛生,初名紫草窝。后以村东山上多梓橦树改称梓藏窝,清末演变为藏梓窝,20 世纪末改称藏梓村。
藏梓村风景秀丽。东南边有梓橦山。据《淄川县志》载,大雨将临,此山必鸣,如击鼓声。当地居民曾多次验证。如果现在仍鸣如故,当为一大奇观。
藏梓村现为国家级美丽乡村,附近古迹众多。鬼谷子授徒的鬼谷洞遗址,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鬼谷子传说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有北宋著名孝子王樵茧室旧址、黉岭寺等。清末,理学大师孙廼琨(字仲玉,今双杨镇董家村人)与其兄孙廼瑶曾在鬼谷洞钻研理学,众多儒生前来受学。
鬼谷洞遗址
 鬼谷子|拥有鬼谷子传说的淄川藏梓村
文章插图
鬼谷洞遗址鬼谷泉
位于藏梓村东 300 米处的梓橦山风景区,传说为战国初年鬼谷子讲学处。洞高?2.76 米,宽 1.80 米,长 80 米。原洞大部已毁,现洞为 1992 年重建。明万历年间,淄川八大乡绅为纪念鬼谷子诞辰 2000 年立无字碑一通。现此碑已毁,仅存盘龙碑帽,置于鬼谷洞南侧。
鬼谷子,据传姓王,名诩,亦作王禅,后世称王禅老祖。相传为战国时楚国人。大概生于公元前 400 年前后,比老子、孔子稍晚。与孙膑的曾祖父孙武(孙子)交好。生平博学多艺,长于养性持身和纵横捭阖之术。既通晓自然宇宙地理,又精于算术阴阳八卦。弟子门人众多,身跨纵横家、阴阳家、兵家、法家、道家术士等。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属纵横家的代表人物苏秦和张仪。司马迁在《史记》称“此二人,真乃倾危之士也”。据说,孙膑、庞涓也是鬼谷子的学生。传世《鬼谷子》旧题周楚鬼谷子撰,实系后人伪托。
王樵墓
位于藏梓村梓橦山下。原墓已毁,现墓为 1992 年重建。坐北朝南,墓室为砖砌半圆形,称茧室。面阔 3 米,进深 5 米,面积 15 平方米。
王樵字肩望,宋代淄川人。据《宋史》记载,他博通群书,尤精于《周易》,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学者。真宗咸平二年(999),契丹兵游掠淄川,王樵父母被掳。王樵挺身北去契丹境内寻访父母,数年无果。无奈返回家乡,在焕山东麓为父母建墓立祠,用木头雕刻双亲的像下葬,守孝 6 年。此后,他与世俗隔绝,自号赘世翁,意为多余的老人。每日研讨抵御契丹进攻的方略,并苦练剑术。晚年用毛驴驮着行装,徒步 1000 多里到边塞考察。写下《游边集》2 卷、《安边三策》《说史》10 篇,献给守卫边塞的将领,希求灭辽复仇,却不被采纳。王樵身心倍受摧残,忧愤成疾。他在淄城东南角用砖建了一座圆形房子,称为茧室;还在门板上刻了铭文:“天生王樵,薄命寡智;材不济时,道号‘赘世’。生而为室,以备不虞;死则藏形,不虞乃备。” 后来病情加重,便进入茧室关上房门悄然离世,以所佩古剑殉葬,终年 53 岁。
宋英宗治平(1064—1067)末年,淄州知州向宗道得知王樵茧室已被改建为民居后,找到王樵一位姓牟的外甥,始知已将王樵改葬。于是在王樵改葬之地另建茧室和祠堂,立了碑。1994 年,藏梓村对孝子祠、茧室进行了重修,重塑了王樵塑像。
王樵的孝行受到了后人的尊崇。淄城西关外的慕王村,便是为表达对王樵的敬慕之情而命名的。唐梦赉、袁藩、张笃庆等文人雅士写了大量诗文,歌颂王樵的优秀品德。
鬼谷子出世
传说,战国时期有一个王员外,家有一女,名叫王香。王香长到 18 岁,不但相貌出众,学了一手好针线,还饱读诗书。
一天晚上,王香正在绣楼做针线,忽然有人敲门。开门看时,原是一个文弱书生。王香见他冻得瑟瑟发抖,不免动了恻隐之心,便把青年人让到楼上。青年人说的都是些新鲜事,王香只觉相见恨晚。四更时分,才恋恋不舍地送青年人下楼。此后,几乎每天晚上,青年人都来与王香幽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