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唱法|为什么京剧演唱会有“横咬字”、“宽咬字”、“靠前咬字”的特点?( 二 )


所以说,语言的发音规律和特征与演唱是有着密切关连的。我们平日说话,虽有声音位置靠前或靠后的区别,但区别不大,感觉就是用嗓子讲话,无喉下的活动,声音好像完全在口内或口腔前部,胸声较少,说活,只是喉、舌、齿的功能作用,软腭也无上抬感。这些都是“浅声道”发声的表现。
 京剧唱法|为什么京剧演唱会有“横咬字”、“宽咬字”、“靠前咬字”的特点?
文章插图
京剧演唱,是从汉语的语音特点咬字习惯出发,注重语音的韵律,强调咬字的喷口及由字头、字腹引长、字尾收声构成的全过程。由于“浅声道”腔体形成较小的舌、腭距离,使辅音成阻、持阻、除阻都很方便,辅音发声时值能很好地得到保持,既利于语言清晰度的提高,又利于发声气流的节省。这种状况,极有利于“浅声道”的唱法,这种发声的腔体接近于言语发声的自然状态,元音造型非常方便, 舌面与腭面距离较近,各类辅音成阻和除阻距离较短,声母与韵母相拼动作小,发声器官部份肌肉运动能量消耗较少。说与唱之间因腔体变化较小,极方便地连接了说、念、唱三种发声形式,使三者音色较为接近。
中国现在的 “民族唱法” 在练声和歌唱技巧方面,主要是以美声唱法为基础,歌唱时不像京剧唱法那么强调声母的喷口和韵尾的收音,所以咬字时比较自然,如
在上例中,你如有意强调一下声母,那就不是唱歌而是唱京剧了。
京剧演唱在强调字正腔圆、在追求字美的同时,对声音的追求就会有所缺失。这种缺失就是形成与美声唱法“全声道”相比较中“浅声道”的声道短浅、共鸣的不充分、不完整(部分共鸣、局部共鸣),以及低音缺失等不同因素。这种缺失也就是京剧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根本区别。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与京剧唱法,在发声方法上有很多共同点, 尤其在中、高声区,京剧唱法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沈湘教授在与京剧余派名家陈大沪谈到“美声唱法与京剧唱法最高音的共鸣点上的时候,认为根本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具体的不同,就是出来的数果不一样”(效果不一样,应是共鸣效果的不同一作者注) .但由于各自的语言发音规律和特征、习惯的不同, 以及因语音规律和特征所形成的在生理器官运用上的各种差异与不同而产生的各自不同风格的歌唱。
京剧唱法主要是强调“字”,注重每个字的字音清晰, 有于汉语发音高元音较多,高元音发音时舌面与上腭的距离较近,发音位置颇高,多在口腔的前部,因而形成咬字主要在口腔的前面部分,靠前的咬字也相对清楚,这也造成口腔前部的动作较多、 幅度大、力度强,致使喉头不能像美声唱法那样较为低深,从向导致“发音管”短浅,影响和限制了歌唱共鸣不能像美声唱法那样充分形成和释放,这也是京剧唱法不能,·金完全和充分运用声音的手段来表达感情的主要原因所在。正因为京剧唱法采用“浅声道” 的歌唱,“靠前咬字”不能像美声唱法那样“贴着后咽壁唱”,因此笔者提出京剧演唱只能“贴住上腭唱”,而不能像美声唱法那样“贴住咽壁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