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抄袭、搬运必究)
盛唐时期,出了很多让我们敬仰的文学大家,是我国文化发展极为旺盛的时期,各种新型的文学载体应运而生,边塞诗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分支,高适和岑参被世人称为"高岑",是边塞诗的领军人物。由于成长环境、人生际遇和个体性格差异,高适和岑参通过诗句展现出的精神面貌和家国情怀截然不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高适和岑参同为"边塞诗双子星",为何最后的境遇天差地别?
文章插图
一、保家卫国,初征沙场
诗人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生活,作为边塞诗的创始人,高适和岑参都有驻守边疆、征战沙场的经历。岑参三十岁高中进士,在三年守候期满后,被任命为一小小的军械库房总管。满腔抱负的诗人不满意朝廷的安排,写下了诗作"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自命不凡的大诗人不得不为了生活,接受这个俸禄微薄的小官职。但与此同时,他不甘于此,通过私底下的运作,成为高仙芝幕府掌书记,也就是今天的文职助理工作,跟着部队征战边疆开始了军旅生涯。
高适比岑参年长十四岁,他像岑参这个年纪时过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农耕生活。他自力更生的同时,仍不忘记修读文化。高适就这么与世无争的过了八年,他意识到此生不应碌碌无为,于是便参军征战沙场,保家卫国。
两人同样远离家人,面对大漠孤烟,岑参思念着家乡亲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而高适则看到了前线战士的战场厮杀,与后方将领的歌舞升平,"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的心中不免有些悲怆。
文章插图
二、仕途坎坷,得助与自助
诗人因为性格的原因,仕途大都不顺,他们的仗义执言不适合官场的尔虞我诈,经常会得罪权势,惹皇帝不悦,被贬对文人来说是家常便饭。大诗人杜甫的仕途之路就极为坎坷,一生清贫。我们的大文豪李白都难逃此宿命,岑参和高适自然也不例外。
岑参驻守边疆三年,兵败悻悻而归长安,他等待着皇帝的责罚,自以为此生再无报效国家的机会,故而郁郁寡欢。幸得在不惑之年,曾经同驻守边疆的好友,今日的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力邀,岑参再一次踏上征程。诗人保家卫国的夙愿得以达成,这一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我们中学课本的背诵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便是此时创作的,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在此时表露无疑。战场的厮杀无疑是惨烈的,但是作者却让我们看到了绚烂。大雪使得道路难行,而作者却将雪花比喻为梨花,暗示着希望会像春天一样很快到来。再比如"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仿佛让我们感觉到了祥和与安宁。明明身处战乱,岑参却好象置身事外,他只看到了边塞的风光与当地的民风民俗。
高适在三十二岁时进长安赴考,但时运不佳,接连几年落第。他只得另择他路,加入了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担任掌记。但高适仍不忘精忠报国的心愿,他一边处理枯燥的文件,一边学习如何治军打仗。高适在此时所积累的军事储备,为他以后的加官进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所以,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文章插图
三、眼界不同,命运不同
生活不可能总是云淡风清,岑参的好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封常清因为城门失守,被皇帝下令处死。岑参的仕途生涯被迫嘎然而止,他此生再无建功立业的机会,后半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岑参漂泊在四川,想念长安的繁华似锦,思念长安的亲朋挚友,但长安已是回不去的故乡。这一时期岑参大都是些实景描写,很难再看到他以前的借景抒情,超脱淡定。如他描写的"三峡两壁,乱峰如戟……高如天霓,云外水积。昼日无光,其下黑窄。瞿塘无底,浅处万尺。"诗中描写了长江三峡的险恶,表达了他计划重走杜甫路线的愿望。岑参在郁郁寡欢中度过了余下的日子,五十二岁时便离开了人世。
推荐阅读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蓉漂”三部曲,“不惑”人生路
- 配乐散文:人生,悟透了,也就释然了
- 2021年全国仅此一副的对联,堪称“神联”,写尽了人生
- 人生若只如初见最美纳兰词,缅怀最爱的表妹,祭奠死去的爱情
- 林徽因爱的,不爱的,一直在告别中!人生有一种愉悦叫享受孤独
- 十年阅读精选出来的 7 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 脑洞大开的“反人类”设计 大伙看了简直怀疑人生
- 曾国藩:一个有所成就的人生,先从治家开始
- 刚当了状元,科举考试就取消了,最后一位状元人生有多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