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手机上使用的防抖技术( 三 )


(混合防抖流程 , 图片来自谷歌博客)
虽说这是当前基于光学防抖模组的最佳移动端方案 , 但是这种方案还是有其局限性:例如为了电子防抖的补偿范围还是需要对成像范围进行裁切 , 再比如对超过光学防抖修正范围的运动模糊还是无能为力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混合防抖其实也只能算是无奈之举:我们都知道只要架个手机用的三轴自稳云台其实前面所说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 可是又有多少人愿意多带一台和手机一样大的三轴自稳云台出门呢?
除非把这玩意儿装在手机里 。
5.微云台没错 , vivo 依靠 vivo X50 Pro (和 APEX 2020)做到了 。
和 OIS 仅移动镜组不同的是 , vivo X50 Pro所采用的微云台方案移动的是整个相机模组 。 也就是说 , 对于图像传感器来说 , 镜头的光轴在防抖的过程中并不会像光学防抖那样发生移动 , 所以不会产生因为光轴变化导致伪像 , 同时也不必担心镜组覆盖的像场不够导致边角光线损耗 。 所以微云台在结构上可以完美修正在航向和俯仰轴上的抖动而不产生伪像 , 同时还能实现比 OIS 更大的修正范围——按照 vivo 的说法是 3° 以上 。
聊聊手机上使用的防抖技术文章插图
(微云台防抖动作 , 图片来自 vivo)
微云台结构最大的难点就是怎么把模组塞到轻薄的手机里 。 由于无法像 OIS 一样仅驱动光学镜组 , 微云台的防抖马达需要有足够动力驱动一整个相机模组一起运动 , 但传统三轴稳定器或者云台相机所使用的无刷电机往往体积巨大 , 难以塞入手机中;而贸然缩小马达尺寸又会因为难以克服活动组件之间的摩擦等不利影响导致响应速度难以跟上手抖的速度 。
vivo 的办法是开源节流:开源方面 , 使用在 OIS 中常用的线性电机作为动力驱动 , 相对于云台相机常用的无刷电机 , 线性电机更容易做小 , 形状也更规则有利于手机内部的堆叠;而节流部分则通过滚珠悬架的方式来减少摩擦力(也就是异形磁动框架和双滚珠悬架) 。
聊聊手机上使用的防抖技术文章插图
(微云台结构 , 图片来自 vivo)
其实微云台啥都好 , 就是 BOM 成本是传统模组的 2 到 3 倍 , 估计也就财大气粗的 vivo 砸得起这个钱(逃……) 。
6.传感器防抖最后回到一开始提到的iPhone 12 Pro Max上 。 实际上 , iPhone 12 Pro Max 上使用的传感器防抖——也就是苹果所说的“传感器位移式光学图像防抖”并不是为了像 vivo X50 Pro 上的微云台那样从根本上一劳永逸地解决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在画质上的缺陷 , 而是为了解决我在第二章提到的另一个问题:如何解决底变大所以要更大的防抖马达去驱动更大更沉的光学镜头的问题 。
苹果的答案是:既然镜头更重了 , 那么就不移动镜头 , 转而去移动重量更轻的传感器 。 这样就有可能在更小的体积内实现类似于浮动镜组方案的光学防抖效果 。
聊聊手机上使用的防抖技术文章插图
(传感器防抖结构 , 图片来自 Apple)
从解决思路上看 , 传感器防抖和微云台完全不同 。 不过从理论上看 , 传感器防抖的防抖效果并不会比光学防抖有多大的优势 , 而该有的问题也都依然存在 。 所以我们猜测 iPhone 12 Pro Max 在抑制抖动伪像等场景下大概率会不如 vivo X50 Pro。 当然具体效果如何还是需要等待我们实测 。
我们常听说一句话:技术总是螺旋发展的 。 手机镜头防抖技术的发展也是一样:当我们觉得光学防抖已经完全取代了电子防抖的时候 , 陀螺仪电子防抖出现了;当我们觉得光学 + 电子防抖的混合防抖已经是手机防抖的终点的时候 , vivo X50 Pro 的微云台出现了 。 从目前的一些专利和算法看 , 针对手机相机模组的新技术未来还有很多有望落地 , 我们也希望厂商们能够不断创新 , 给消费者来带更多好玩且高性能的产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