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宁做半个林徽因, 不做一个张爱玲!( 二 )


林徽因绝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子,不仅看的透彻,也拎得清。有句话说得好: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林徽因必定明白,所以她对徐志摩的感情是当断则断。后来,林徽因对自己的儿女也是这么说的:“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确实,林徽因不是这样的人,她虽然有浪漫情怀,但更有理智,看上去没有烟火气息的林徽因,内心其实非常强大,可以说住着一个男人。所以,他绝不是徐志摩眼中懵懵懂懂的小姑娘。爱情对林徽因来说,绝不是生命的全部,她心中还有理想有追求有家国。
简而言之,林徽因处处表现的都是浪漫,但其骨子里却是极度现实的,是极看透这个世界的。
但另外一个才女张爱玲则恰恰相反,说什么“成名要趁早,否则便快乐也不痛快了”,很是现实,可骨子里,她却是浪漫的俘虏。
关于这一点,也可从两个人的文章里看出。
林徽因的诗歌作品多是个人情绪的表达,对生命和爱的感悟与探索,她那一首《你是人间四月天》不知明媚了多少人!
而张爱玲的作品多写爱情,悲凄的爱情,写那些在爱情中的斗争的男女,而她自己却在那场斗争中“萎谢”了。她曾对胡兰成说:我倘若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那时她不过25岁,而此后,她是真的没爱过别人。
胡兰成是张爱玲的初恋。那一年张爱玲24岁,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才女。1943年,胡兰成偶然在上海寄来的《天地》月刊中看到张爱玲发表的小说《封锁》,被其才华吸引,寻问后得知作者是个叫“张爱玲”的女子,便乘车前往上海寻人。
就是这一寻,张爱玲便沉醉在其温柔乡里。
张爱玲和胡兰成
“浪漫”的林徽因很快就看透了徐志摩不是一个可靠的男人,但“现实”的张爱玲却看不到大汉奸胡兰成的人格残缺,一味地被他的风流倜傥,机敏有趣所俘虏,说什么:“见了他,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样的花是开了,可那只能是结出一串又苦又涩的坏果子的花。
胡兰成年长张爱玲14岁,人生阅历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才华也能与之相媲美,对自幼恋父的张爱玲来说,这种男人的魅力绝对是无法阻挡的。
38岁阅人无数的胡兰成对24岁的小姑娘的心理绝对是了如指掌的,张爱玲觉得遇到了懂得欣赏自己和了解自己的男人,她曾在给胡兰成的回信中写道: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不久,胡兰成的妻子知道了,与胡兰成离了婚。就这样,一年后,两个浪漫的人签下了一纸契约“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妻,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婚后,两人花前柳下,对月吟诗。然而,好日子并不长久,胡兰成很快见异思迁,移情别恋了。
爱情不在了,曾经的誓言也就不在了,胡兰成到底没给张爱玲“安稳”。
伤心的张爱玲在以后的十几年里都是独身一人,飘荡流离。她是那样一个高傲的女子,注定了两人相忘于江湖的结局。
要说胡兰成,放到现在绝对是一个大大的渣男。花言巧语又滥情,婚姻于他而言就像儿戏,轻易就可以许诺。
应该不是张爱玲看不到胡兰成的渣,只是她不愿意“识破”罢了。她的朋友有这样的回忆:一天,她的朋友去看她,发现张爱玲穿了一件袍子,快乐异常,忍不住说这是胡兰成挣了钱给她买的。
她的快乐是要让朋友知道自己的男人也是能养自己的。
是的,张爱玲也是希望胡兰成能够有所担当,能够成为她可依靠的肩膀的。
可现实是残酷的,事实证明胡兰成爱的只是他个人——你不可能指望一个汉奸去拼了命爱一个小女子的。
由此,我们似乎还可以想象的出,当年林徽因在见到徐志摩时,与张爱玲见到胡兰成的感觉大约没什么两样。
可以说,正是两个人的择偶观迥然不同,而造成了后来的幸与不幸。
毫无讳言,婚姻中,男人是否可靠,是女人能否拥有幸福的最根本的基石。而男人可靠与否,是能够从细节中看出来的。无疑,极具家国情怀的梁思成,是汉奸胡兰成不能相比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