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冈|老墨聊节气|烘笼儿、抱鸡婆、青冈木炭·大雪到了,你用什么过冬?
文章插图
今天是大雪节气,老天爷厚爱成都,让蓉城的冬季几乎与雪无缘!这个标题只能在成都人的脑海里演着电影去实现,但冬天是真实贴切地来到了大家身边,该加衣服的人不要再“要风度不要温度了哈”!
现代人很行事,实现了改变自然温度的种种方法:空调、电热毯、取暖器、电水壶、暖宝宝、羽绒服等取暖方法与设备不胜列举,那在几十年前的成都人是咋个度过寒冷的冬季呢?我们一起忆苦思甜一下吧。
文章插图
最潮的手提——烘笼(le)
现在潮人上街,特别是漂亮的女娃娃都有一个心爱又潮流的包包随身携带(据说高级的~包治百病)。但对过去的老成都来说,冬天出门,无论男女老少,冬季里最流行和救命的潮款就是烘笼。
它的样子很特别,外面是有提梁的竹篮,像小花篮一样,里面是土陶或者黄泥制的瓦钵,瓦钵中装着热炭,这个还很有讲究,先在底部放上炭,中间放上燃灰,最上面是冷灰,中间还要留一个孔洞,这样一放,可以从晚上暖到天亮。
文章插图
从很多资料来看,烘笼在古代就很流行,比如《水浒传》里,就提过“另用一个小黄帕儿,包着一条双獭尾荔枝金带,也放在包袱内,把来安在烘笼上”,烘笼的沿用历史很长,特别是在四川地区,当下我们还能找到它的踪影。能不能温暖一冬,就靠它啦!
说到烘笼,它的灵魂精髓就是木炭。
文章插图
早在东汉时,许慎就在《说文》里讲,“炭,烧木留性,寒月供然(燃)火取暖者”,烧木留性,把它说得明明白白。白居易的《卖炭翁》,更是大家必背课文,他把碳普及得妥妥的。四川人用的好碳,叫青冈木炭,它是青冈木烧制的木炭,经久耐烧,民间指定烤火、熏腊肉、香肠第一木炭,“除了青冈无好碳,除了娘舅无至亲”可见蜀人的讲究!
青冈木炭不只能烤火,还能祛湿。四川常年气候潮湿,以前有钱人家就用它来除湿。房屋的楼底都是挑空设计,楼板下悬空,中间铺上密密实实的青冈木炭,隔湿防潮的效果!
文章插图
抗战时期,物质短缺让成都用起了木炭公交,因为成都木炭资源丰富,当时的四川公路局用60辆道奇车改装成木炭车,开行成渝直达客车,每天有8辆木炭车在两地往返运行,每月行驶里程达到3.5万公里,节省了物质又保障了运输,很受巴蜀民众欢迎。
文章插图
【 青冈|老墨聊节气|烘笼儿、抱鸡婆、青冈木炭·大雪到了,你用什么过冬?】烘笼虽好,容易起火,自然就有代替品,比如汤婆子~成都话:水烘笼。
水烘笼古代就有,北方人习惯叫它“汤婆子”估计是因为冬天暖床的缘故,所以就有了汤婆子、锡夫人这样的名字,古代人开起玩笑来,真是连一个烘笼都不放过,还是成都人比较实在,直接喊:脚烘笼……
水烘笼一般是铜质的圆壶,顶上有带螺帽的口,可以打开旋紧。它打开时,热水就从这个口子灌进去,把它放进被窝里,睡觉就会很暖和,至少不会冻脚了。水烘笼最好裹上套子,不然直接碰到,脚一烫,那感觉灰常滴酸爽,不要问我为什么晓得,有些生活经验是岁月送给的礼物。
文章插图
有种棉鞋叫“抱鸡婆”
老成都都有一个温暖的记忆,那就是抱鸡婆鞋,又叫鸡婆鞋。老成都过冬,从晚清、民国开始就是三件套:棉袄、棉裤和棉鞋,棉鞋就是我们的鸡婆鞋。
推荐阅读
- 瓠山才子诗词:【水调歌头】记者节抒怀
- 小寒和大寒都是冬季节气大多数情况下哪个时段更冷 小寒和大寒知识拓展
- 农历十二月有什么节日 腊月有哪些节日节气
- 二十四节气最早于西汉全部出现,但战国时甚至更早就已出现该系统
- 陕西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讲“节气”提升文物“出镜率”
- 农村人重视节气,有哪些民俗与美食是与中国节气相关联的?
- 诗词歌赋|小寒节气腊梅花5首:先于早梅开,从来傲雪霜
- 最有趣的24节气图!
- 霜降节气需要注意什么 具体有什么内容
- 二十四节气大寒的含义是什么 具体有哪一些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