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本文作者|禹丁华
华德堂位于邵东市流光岭镇永华村,系太平曾氏大约建于清道光末年。堂主当年比较富裕,山林田地不少,笔者老家对面夏家皂的田土,都为这曾家所有。
华德堂人丁也兴旺,共有七房人,故此宅规模较大,从建筑格局看,明显分二次规划,二次筑建。此堂因塌、拆、改建严重,现原屋已支离破碎,但仍可略见当年气象,其做工精,规模大,用材好,在茶市一带不输他人。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华德堂残垣断壁摄影:禹丁华
据笔者初中同学申光华翁介绍,华德堂原堂屋门框上有一用龙凤组成的福字石雕图案,至少在方圆几十里为独一无二,艺术与历史价值不菲,可惜在拆大门时,此屋住户将其肢解成数段,每户分得一段,令人痛惜。不过,还有这种图案的窗户得以幸存,今天仍可一见。另外,尚存堂屋一贡桌原物,系申翁花钱购得,虽有破损残缺,却也十分难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华德堂精美石雕与窗户摄影:禹丁华
民国初年,流光岭茶市出了对名人夫妻曾实秋与聂袭,但至今乡人多已不知,笔者多次想寻访其故居不可得。
曾实秋(1880~1916),民国初年入贵州士官学堂习军事。护国战争中,受蔡锷之命,任某部司令,奉命赴湘筹饷募兵,事已成,因内部篡权,在武冈被人暗杀。聂袭(1877~1942),官宦千金,少聪慧,籍贯衡阳石坳乡。民国著名女诗人。一生命运多舛,其夫亡后,又连丧二子一媳,继又大弟死于军中,二弟夭亡,孙甥两家遗骨,皆由聂一人抚养,忧伤劳顿,集于一身。聂仰天叹息:“大地遍荆棘,举足碍自由,我生不逢辰,身世饱经忧。”民国十三年,其《吟香阁诗集》刻版传世,学者曾廉为之序。民国三十三年,其手稿百余篇,毁于日寇。
笔者此次造访华德堂,在申光华翁的引荐下,有幸拜见了在茶市学校退休的曾良山老师,意外得知原来他就是曾实秋的曾孙,而曾实秋竟是这华德堂堂主的孙子。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文章插图
茶市学校摄影:禹丁华
华藻堂座落于白毛水(从流光岭茶亭子流下来的小溪)西岸,与华德堂东南相望,系华德堂堂主之子曾唐臣大约于大清光绪初年所建。据申光华翁说,曾唐臣当年主持华德堂的修建,私自攒了一笔钱独立门户修建了这华藻堂,但其子孙到民国末年家道中落,不过,解放后复又兴盛,很多人参加了工作,吃国家粮,后来在广州有官至师局级干部的。
华藻堂原宅如今仅南北残存数间,中间地段已由移民户申振华砌了一幢大洋楼,房上很霸气地额曰“申府”。笔者去拍照时,与人聊天,他们对这华藻堂的历史已浑然不知,真是沧海桑田,令人唏嘘。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华藻堂现存房屋及在原址上新建的“申府”摄影:禹丁华
据1942年出生的尹颂初翁说,华藻堂民国时期还办过曾氏私学,名曰红导学校。解放后,继续办学,改名茶市学校。1972年到1974年,笔者曾在此念了二年半初中,并担任我们中四班的团支部书记,因此,华藻堂称得上是笔者母校。
推荐阅读
- 画家心脏骤停10分钟,苏醒后凭记忆还原地狱的模样,看后让人心惊
- 《终极笔记》吴邪为什么要帮小哥找记忆,原来与找三叔相同!
- “宣化记忆”征文
- 任何一门知识,都可以从整体上,让孩子先记忆后理解
- 农村俗语“老屋住人百年不塌,无人居住五年就垮”,老话在理吗?
- 消失的记忆 ‖文/lynn
- 重庆工业企业缩影|二厂记忆博物馆
- 致敬追梦人
- 丰子恺与《中国青年》:偶然的合作,永久的记忆
- 修复残损壁画 唤醒尘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