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生|昔日神童今何在……有多少孩子,赢在起跑线,输了后半生( 二 )


文章插图
宁铂与同学
宁铂,你早已经不是你自己了,你属于中科大,你属于媒体,你属于大众,你属于整个社会,唯独不属于你自己。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盛极而衰,大热必死。生命的无常,第一次将宁铂俘获。
命运陡然撤去华丽的伞盖,让宁铂在大雨下淋了个湿透。
04
无法转学的宁铂对理论物理根本没有丝毫兴趣,他很少花时间与精力做物理学科的研究,而是转向了对“星相学”的研究,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哲学、宗教与围棋上。
本科毕业后,19岁的宁铂拒绝了研究生考试,留在中科大担任一名讲师,是全国最年轻的讲师。
接下来宁铂逐渐沉迷在气功、吃素之中,与现实生活的轨迹渐行渐远。
在接受一次媒体采访时,宁铂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是时代需要的产物。
 后半生|昔日神童今何在……有多少孩子,赢在起跑线,输了后半生
文章插图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他决不会再去读少年班。而是像绝大多数普通少年一样,过着平淡庸常,却是属于自己的生活。
“在很多场合,人们要求我七步成诗。那时我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长期接受的教育又是顺从、克己复礼,因此痛苦充溢着我的内心。那些年我就是在压抑自己的个性中度过的。‘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
 后半生|昔日神童今何在……有多少孩子,赢在起跑线,输了后半生
文章插图
宁铂留校任教
1998年,宁铂受邀参加央视《实话实说》栏目。据报道,在节目录制期间,宁铂频繁抢过话筒发言,语速极快,情绪激动,猛烈抨击所谓的“神童教育”。
后半生|昔日神童今何在……有多少孩子,赢在起跑线,输了后半生】坐在台下的很多年轻人并不认识宁铂,他们所有的表情只是对这位嘉宾的怪异行为发出阵阵哄笑。
宁铂的肺腑之言无人聆听,属于他的时代早已烟消云散。
05
也同是在这一年,就读于安徽省庐江中学的干政无意之中翻看了记录宁铂事迹的手抄本,深受鼓舞的他也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
相比之下,干政并没有像宁铂那样成为媒体的“宠儿”。他最吸引读者注意的是在当年一本名为《神童的故事》畅销书里,有一则“干政切瓜”的故事:当时少年班的招生老师问干政,对一只西瓜横竖各切多少刀后会留下几块西瓜?——数字不断上升,12岁的干政却始终对答如流,直到招生老师惊其为天才。
和宁铂、干政一样,那一年还有一位神童谢彦波学的专业是当时中国科学界红极一时的理论物理。而且他的天赋更为明显,甚至在很多年里被周围的人半开玩笑地称为“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尤为吸引人们目光的是,在少年班里谢彦波的年龄最小,入学时刚满11岁。在中科大流传甚广扥一个传说是,第一次走进校门时,谢彦波还在滚动一只铁环。
 后半生|昔日神童今何在……有多少孩子,赢在起跑线,输了后半生
文章插图
谢彦波
很快,谢彦波天真的微笑、算术板书的背影,也出现在媒体刊登的照片中。其后几年里,中科大的招生广告上都有他的身影,谢彦波还经常被安排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不过,从入学开始,老师和同学们对谢彦波的担忧就从没消散过。
大家对他的担忧主要出在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这两块上。汪惠迪老师说,“他们在上学时没能养成好的心态,没有平常心。这种缺陷不是一时的,而是终生的。”
的确,很多时候,“捧杀”比“棒杀”更具有杀伤力。
这是因为前者极易被对方接受,而后者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立刻引起对方的警觉。
在成人社会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由性格和实践能力等因素决定成败的世界。
除了极少数天赋异禀的人可以成为科学界、文艺界的精英外,对大多数人而言,文凭的价值主要还是体现在“敲门砖”的功能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