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嘴 大嘴读史大嘴有个本事,可以不经大脑,不打磕绊,条件反射一样背诵《陋室铭》,应该只要十几秒钟,得到女儿多次点赞。今天就来说说《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
文章插图
刘禹锡家族自带皇族光环,据他自己说,他的祖先是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如果是真的,那么刘禹锡和刘备就是亲戚。反正姓刘的找老祖宗,很多都找刘胜,谁让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呢?也有一种说法,刘禹锡的祖先其实是匈奴人,是匈奴人改姓刘的。这种说法大嘴是不相信的。
文章插图
刘禹锡是家中独子,从小就显露出学霸天分,21岁就进士及第,可谓是年少得志。刘禹锡在官场蹉跎数年,打怪练级。在他三十三岁的时候,刘禹锡碰上了一场唐朝版“休克疗法”的改革,刘禹锡一腔热血,投身其中,很受改革派重用,算是排头兵。然而,改革从来都是风险和机遇并存,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这次“二王八司马”改革仅仅维持了146天。注意,是“二王”、“八司马”,不要断错句。
文章插图
两位改革领袖“二王”都死了,身为“八司马”之一的刘禹锡被贬官。为什么叫“八司马”呢?因为包括刘禹锡在内的改革派八个主力队员都被贬到偏远地区担任司马的职务。刘禹锡从西安出发,足足跋涉了两个多月,来到湖南常德,开启了自己长达十年的第一轮贬官生涯。在这里,刘禹锡没闲着,工作之余创作了200多首(篇)诗歌文章,占了他一生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十年后,一道圣旨从西安传来,回来吧,十年了,该磨的棱角应该都磨平了吧,如果认罪态度好,还是可以用的,毕竟也是有才的。但是,刘禹锡是个有骨气的人,如果要低头服软,早就回归了,怎么会一贬十年?刘禹锡回到长安,不怎么消停,没事跑去看花,看花就算了,还写诗。正是这首诗给他招来了一场祸事,开启了刘禹锡的第二段贬官生涯。这首诗叫做《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花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文章插图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政者的。你们看花看得兴高采烈,当官当得轻松自在,其实都是我被排挤之后,靠着投机取巧、趋炎附势才冒头的,“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好吧,本来让你回来就是看你表现的,你还写什么讽刺诗。所以,刘禹锡的这首诗一经问世,就被抓住小辫子,说他对朝政不满。看来反思得还不够,继续去蛮荒之地清醒清醒吧。一竿子把屁股还没坐热的刘禹锡支到了贵州,好在有人帮忙,最后从贵州改成了广东连州。广东三年,服丧两年,重庆三年,安徽和县两年,又是一个十年。等到刘禹锡辗转洛阳,再次回到西安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刘禹锡依然不消停,又来一首诗《再游玄都观绝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文章插图
打不死的小强又回来了!我一辈子就这样被耗完了,但是我就是不服输,想让我低头,没门。于是,又是一轮周游全国,苏州、汝州、渭南,这次还好,不是什么蛮荒之地了,起码都是三、四线城市。主要是政敌觉得刘禹锡岁数大了,也折腾不出什么花了,没往死里整他。再说,刘禹锡这多年,还是积累了不少人脉的。就在这段短暂的首都岁月中,刘禹锡写了一首诗,得到一个美人。据《本事诗》记载,一位曾经担任过司空的退休高官,看中刘禹锡的名声,在他即将奔赴苏州当官的前夕,请他吃饭。酒酣耳热之际,轻歌曼舞伺候,刘禹锡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倭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推荐阅读
- 白居易死后,皇帝写下一首诗悼念他,千古罕见
- 李白为什么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 杨贵妃与梅妃争风吃醋,各作一首诗,李隆基却傻傻没看明白
- 李白晚年写的一首诗,说要泛舟江湖归隐,两年后却自己打脸了
- 苏轼有多惨?哲宗亲政后被贬惠州,只因写下一首诗再贬海南
- 从古到今我国文学诗词中最有气势的六首诗词,哪一首你最难忘
- 李白杜甫很像的两首诗,千年难分高下,诗词大会康震几句话说清楚
- 史上“杀气”最重的一首诗,诗中含14个“杀”字,让人不寒而栗
- 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首诗,但仅一首入选小学课本,学生却很喜欢!
- 王安石早年最经典一首诗,每一句都气势磅礴,读来令人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