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长江文化|| 长江流域的原始艺术(下)( 二 )


文物收藏|长江文化|| 长江流域的原始艺术(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五: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玉器主要有琮(图五)、璧、钺、冠形器等 , 由此构成了考古学上的特色 。琮璧为礼天地之器 , 钺是王权的象征 。冠形器可能是举行宗教仪式时戴在祭司头上的标志 。良渚玉器之所以令世人瞩目 , 还有一个镂刻在上述器物上的统一的人形兽面纹之千年徽记 。
所谓人形兽面纹是良渚文化一个程序化的标志 , 玉工在漫长的岁月里 , 极其耐心地重复这个模式 , 其间有两次小小的修改 , 第一次在距今5200年前后 , 玉工们将各自独立的神人、神兽 , 或神鸟加以组合 , 使他们融为一体 , 纹饰也趋向细密繁缛 。冠形器上的神徽也多了卷云纹、镂孔等装饰 。第二次在距今5000年前后 , 玉工将复杂的纹饰加以简化 , 具象变为抽象 , “神徽”接近人的面纹 。纹饰的变化 , 是缘于观念的要求 , 还是氏族组织结构的重组 , 目前无法做出推论 , 但三个阶段的图形都没有逸出人形兽面的基本形态 。良渚文化的传统如此牢固久远 , 是令人惊讶的 , 以至于我们能毫不费力地指出黄土高原、五岭南麓的某些新石器文化源于太湖流域 , 因为这些地方出土的玉琮上也有良渚文化上的人形兽面的徽记 。
公元前2500年前后 , 良渚文化已沐浴在文明的晨曦中 , 由于文化的先进和部族的强大 , 他们曾有力地向四周扩张 , 把他们的“艺术意志”(13)带往更加广阔的地区 。然而 , 当文明的太阳即将跃出地平面时 , 他们的踪迹却神秘地消失了 。曾有传说:蚩尤集团与黄帝集团发生战争 , 蚩尤战败而亡 。有人认为 , 传说中的蚩尤集团就是考古学上的良渚文化 。(14)较多学者认为 , 良渚文化衰变的根本原因 , 在于距今4000年前后发生的一次特大洪水 。这次灾变“汤汤洪水方割 , 荡荡怀山襄陵 , 浩浩滔天”(15) 。它使发育在江河湖海之间的良渚文化遭到灭顶之灾 。(16)
文物收藏|长江文化|| 长江流域的原始艺术(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六:神人神兽组合纹玉琮
数百年后 , 代表良渚文化“艺术意志”的玉琮竟成为殷人丧葬的重要器物 。良渚文化的重要标志 , 人形兽面徽记(图六) , 竟演变为商代青铜器装饰的基本母题—饕餮纹 。所以有人分析了诸多因素后 , 径直认为中原的夏王朝是良渚文化北迁后建立的 。(17)当然 , 关于这一重大历史问题有待田野考古的进一步发现 , 以及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 。不过 , 在中国美术史上 , 我们明确了殷商艺术主要成份的来源 , 其一系自于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文化 。
石家河文化的陶塑与玉器
1976年 , 湖北天门博物馆到汉水东边的邓家湾检查文物保护情况 , 发现当地许多小学生都在玩一些小狗小鸡等陶塑动物 。经了解 , 原来这些小动物都是从附近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捡来或挖来的 。于是干部们买来铅笔和练习本 , 换回了孩子们手中的陶塑动物 , 那一次共换回100多件 。今天的孩童不经意地 , 使四千多年前的“雕塑家”一举成名 。
陶塑艺术品在各个新石器文化中都有出土 , 例如红山文化的裸妇像 , 仰韶文化的人头器盖等 。但这些均属个别现象 。一处遗址 , 甚至一处灰坑出土成百上千个陶塑 , 而且种类繁多 , 惟有石家河文化 。
新石器时代晚期 , 玉器逐渐发展起来 , 各个新石器文化都有一定数量的玉器出土 , 但所出玉器中 , 圆雕玉人像极少见 , 目前所见主要出自石家河文化 。
上述两点 , 特别是前者 , 是石家河文化的重要美术创造 。石家河文化处在距今4500年至4000年的时间段 , 它由屈家岭文化发展而来 , 其范围 , 北至南阳盆地中南部 , 西至丹浙二水、长江西陵峡一线 , 南以幕阜山、九宫山、洞庭湖北岸为界 , 东抵大别山西麓 。与屈家岭文化相比 , 北部稍有后退 , 东部略有推进 , 西南维持原状 。它表明:当时中原龙山文化已对石家河文化形成了一股压迫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