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知恩图报的重情观
知恩图报 , 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 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 。诸如“滴水之恩 , 涌泉相报”的话语 , 早己深植人们内心 。韩信之所以深得人们的尊敬 , 很大原因要归结于其知恩图报的重情观念 。
《史记》中司马迁通过韩信受封楚王返乡时 , 以千金赠漂母 , 对“为德不卒”的南昌亭长也给予百钱的行为 , 展现出韩信位高而不忘旧年恩情的重义之举 。明人沈采对韩信千金赠漂母的行为更是赞许不己 , 故而不惜以《千金记》作为其传奇的名称 。《千金记》中可以说展现了韩信生平经历的诸多方面 , 透过这一命名我们可以窥探出沈采认为韩信千金回赠的举动 , 比其赫赫战功还要富有意义 。
甄伟《西汉通俗演义》为了更好地展现韩信知恩图报的一面 , 又创造性地创造出樵夫、辛奇二人 。通过韩信对樵夫斩杀后的种种内疚 , 并为之修墓、请封等行为 , 展现韩信即便对不为人知的事件 , 也不忘恩情 。
韩信虽被武涉、蒯通等人再三劝反 , 但韩信始终不为所动 , 其念念不忘的是“汉王遇我甚厚 , 载我以其车 , 衣我以其衣 , 食我以其食” 。韩信之所以毫无保留地听取萧何让其进宫的消息 , 很大原因也是因为萧何当年对自己的举荐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天命有归的天命观
在中国传统社会 , 人们认为自身的命运与上苍有着难以言明但却又客观存在的关联 , 某种程度上又受到天命的支配 。在政治方面 , 其认为王朝的更替也源于上苍的感召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曾记载刘邦与韩信论兵一节 , 面对刘邦“多多益善 , 何为为我禽”的询问 , 韩信回答道“陛下不能将兵 , 而善将将 ,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 , 非人力也” 。韩信此处论及刘邦才能乃是天授 , 虽然有规避触犯君威的考虑 , 但也可以看出当时人脑海中的天命观 。韩信被斩杀于长乐钟室前 , 言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 , 乃为儿女子所诈 , 岂非天哉!”此处韩信将被斩杀的命运归结于天 , 与项羽临终前发出的“此天之亡我 , 非战之罪也”“天之亡我 , 我何渡为”的感叹有着惊人的相似 。
沈采《千金记》中 , 也有多处关于天命的描写 。如韩信在面临斩杀前 , 所发出的“祸到头来 , 皆是命中该载”;不为刘邦所用 , 离开前感叹的“世上万般皆是命 , 果然半点不由人” 。值得一提的是 , 《千金记》中关于天命的论述并非一味消极 , 其也有诸如“时运未来君且守 , 困龙也有上天时”的期待 。
推荐阅读
- 故事:金老爷万般无奈之下,苏无名出手擒盗,一举成名
- 曹禺《雷雨》:一个贫穷且貌美的女人会在这世上经历什么?
- 现实版“泰山”:父子逃离战火在丛林生活41年,儿不知世上还有女性
- 楚汉|刘邦手下可与张良媲美聪明的人,一招安定汉朝,三策清除隐患
- 楚汉|韩信到底是刘邦所杀,还是吕后所杀?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 楚汉|一代君主刘邦,当初为何选择反秦,他与项羽的差距在哪?
- 楚汉|刘邦曾发明“刘氏冠”,直到马王堆出土一个木俑,才知道它的模样
- 楚汉|他是西汉有名的酷吏,一生执法严酷,就连死后还能杀人
- 楚汉|项伯为何要帮助刘邦夺天下,而坑死自己的亲侄子项羽?
- 楚汉|《刘邦》:刘邦为何能最终获胜,日本学者眼中刘邦创业成功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