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22日,上海近万民众,在没有接到邀请、没有预约的情况下,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处,乌压压簇拥着一具灵棺,自万国殡仪馆出发,默默走了数十里,至万国公墓而止。
灵棺里睡着的是一代“民族魂”——鲁迅先生。
文章插图
鲁迅先生葬礼
1927年10月3日,他与许广平自广州经香港来到上海,原本抱着“看一看”的心态,不想这一“看”,就是9年。
这9年里,他们在景云里生活了两年多后,搬至拉摩斯公寓,又过了三年,才住进了大陆新村9号,而正是在这里,鲁迅结束了他赤诚激荡的一生。
故人不在,尘间恍若隔世,今天的大陆新村9号,外观上,这不过是一栋普通的红墙铁栅三层小楼,可因为“鲁迅先生故居”几个字,让它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小楼里的摆设,仍旧是鲁迅逝世前的样子,作为客房和婴儿房的三楼,墙上还挂着婴儿画像;二楼朝南的主卧室,桌椅文具皆摆放齐整,几净窗明;一楼是客厅和厨房,一个大装饰柜里还摆放着儿童玩具、哑铃这样的物件,错落有致。
在这一座古朴而风雅的小楼里,可以追寻不少文人的芳踪,瞿秋白曾在这里写作;二萧曾在这里盘桓逗留;冯雪峰曾在这里短住……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被恐怖气氛所笼罩,而在这片白色海洋中,鲁迅的家,是一个鲜亮的“红点”。
文章插图
鲁迅故居
然而,今人在透过斑驳的墙壁触摸这位伟人的灵魂时,很少想过,在他人生最后的一段时间里,是打算到要搬离此地的,甚至在逝世前两天,仍在急迫地想要搬走。
1975年,鲁迅逝世39年后,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座谈会上,他的弟弟周建人说出来深埋心底多年的疑惑:
鲁迅逝世前的确是非常着急地想搬房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觉得是个谜。鲁迅临死前两天,我去看他,他说叫我给他找房子,并说我订下来就可以了,不要问他。他为什么要急于搬,我没问他。
在《鲁迅日记》中,1936年10月17日的页面上,“夜三弟来”四字也证实了周建人当日到访的说法。据许广平后来记载,那天傍晚周建人就来了,当天鲁迅精神似乎极好,和周建人直谈到了夜里十一点。
【 鲁迅|鲁迅逝世前两天,还迫切想要搬家,他究竟遇到了什么?】次日,当周建人再到访时,鲁迅病情急转直下,可他仍急于要搬家,这一天,他亲手写了“ 周裕斋印”四个字, 让周建人去刻一个图章,作租房子订合同之用。谁承想,图章还没刻成,房子更是还没寻到,10月19日,鲁迅就告别了人世。
文章插图
许广平与周建人
鲁迅究竟为何急着搬家?关于这个问题,常见两种说法:
一,逃离“走狗”李秉中的视线。
在北大中文系就读的李秉中,很自然就结识了鲁迅,师生两人于1924年开始往来。在鲁迅离开北平后,二人仍有书信往来。鲁迅曾与其不少帮助,李秉中对鲁迅也颇有敬爱之心。
鲁迅定居上海后,李秉中也在国民政府任职,但二人仍旧保持联系,甚至很多时候,李秉中还会前往鲁迅的住所探望。在鲁迅日记中,可见李秉中赠周海婴衣裤、鲁迅夫妇回赠其饼干等记载。
就现有的资料可见,在鲁迅逝世前两个月,李秉中曾致信鲁迅,表示愿意为其解除“通缉令”一事效劳。很自然的,此信也被人们认为是李秉中在奉命“招降”鲁迅。
所以,这也就成为了许多人眼中,鲁迅迫切搬离大陆新村9号的原因。
然而,且不说该信是否有“奉命”的性质,仅从鲁迅对待李秉中的态度来看,这一猜疑也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凡知道鲁迅者,皆知其爱憎分明,个人感情分外强烈,从不拖沓忸怩。历数他与别人的交恶过程,都是斩钉截铁,干脆利落的。更勿说是对于讨厌的晚辈。
推荐阅读
- 鲁迅每月能赚350块大洋,如果换算成人民币,放现在值多少钱?
- 80年前,鲁迅偷偷写的“师生恋”情书,看完脸红肉麻到酥
- 汉人总督在雍正面前自称“奴才”,雍正:你自称臣才对
- 9个冷知识:你以为鲁迅是个呆板的人?其实他是个潮男
-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半路愤而离去,是嫉妒了吗
- 七律·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45周年
- 鲁迅珍贵老照片,妻子为他空守41年,图5是一家三口温馨合照!
-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中途甩袖而去:一塌糊涂
- 徐志摩失事后 鲁迅做了这样一件事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图文讲解+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