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盗墓|安徽发现清朝古墓,专家刚挖一半,一群村民拿着族谱赶到:别挖了

中国人的传统 , 就是事死如事生 , 死亡如事存 。意思就是人死了在另一个世界也要过日子 , 必须带齐了身家过去 , 至少要保证“生活”无忧 。这样的传统直到如今才得到了改变 , 人们改用纸质的假钱假物品代替 。
然而 , 古人们可都是实实在在的 , 把身家中的一部分作为陪葬品 , 深埋于黄土之下 , 其中许多的物品本来就价值不菲 , 再加上年代久远 , 其价值便愈发的高 , 因此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觊觎 。而由古至今 , 死者皆埋黄土之下 , 其数量可真无法计算说不定哪天一不小心 , 就会挖出一个古墓来 。
考古盗墓|安徽发现清朝古墓,专家刚挖一半,一群村民拿着族谱赶到:别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安徽就意外发现了一个清朝古墓 , 专家才刚挖到了一半 , 就有一群村民拿着族谱匆匆的赶到:别挖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
事情发生在2016年的3月份 , 在太和县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的建设工地里 , 工人们意外发现了一处古墓 。因此 , 得知情况后 , 太和县文物管理所随即组织人员 , 赶赴现场进行抢救性的挖掘 。现场的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后 , 据统计共发现古墓3座 , 其中夫妻合葬墓2座以及单棺墓1座 。
在3月11日上午 , 太和县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内建设项目便破土动工了 。然而还没多久 , 挖掘机的操作人员就发现了异常 , “好像挖到了古墓 , 里面有人骨和一些陪葬器物” 。
学校及现场的施工人员们 , 便立即将这一情况 , 上报至文物管理部门 。据太和县文物所的负责人金亚东介绍 , 根据现场情况来看 , 最西边第一座已经被施工现场破坏掉 , 而第二座是部分发掘 , 第三座、第四座是正规的发掘 , 其主要的出土器物 , 也就是在第三座和第四座墓葬 。
考古盗墓|安徽发现清朝古墓,专家刚挖一半,一群村民拿着族谱赶到:别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据考古人员们的介绍 , 这几处墓葬按照时间早晚有序的排列 , 因此他们判断为一处家族墓地 。主墓开口距地面有1.5米左右 , 而单个墓室大致呈南北走向 , 两个墓室大小以及形制结构都基本一致 , 推测为夫妻同坟异穴合葬墓 , 其年代应为清朝道光年间 。
然而 , 由于其墓室进水严重 , 且棺木毁坏严重 , 因此已经很难看出其墓葬的原样了 。而在此次的抢救性考古中 , 一共发掘出了顶戴、铜镜、铜板以及银锭、玉带钩、扳指、指环还有铜扣等器物 , 有200多件 , 其数量之多、类别之广 , 在太和县的考古历史上尚属首次 。
而在其中一座古墓中 , 考古人员发现了象征这清代官员等级的物品——顶戴 , 显示了其官阶为五品 , 但是考古人员们并没有在墓葬中发现安插花翎的翎管 , 这让他们感到奇怪 。
在专家查阅了资料之后发现 , 墓主应当是一名大内侍卫!清朝的大内侍卫与文官不同 。文官拥有顶戴花翎 , 以表明自己的品阶 , 而大内侍卫却只有顶戴 , 没有花翎 。因此 , 古墓的主人应该是清朝的大内侍卫 , 五品顶戴!
考古盗墓|安徽发现清朝古墓,专家刚挖一半,一群村民拿着族谱赶到:别挖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大内侍卫就是清朝皇帝最为近卫的部队了 , 当然也是清军的精英 。但不是说只要是孔武有力、武艺高强的人 , 就有资格担任侍卫的 。因为侍卫作为“离皇帝最近的男人” , 不仅要“强” , 更是要“忠” 。
按照《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 , 清朝侍卫被分为一等、二等、三等以及蓝翎不同级别 。在这四个级别中 , 一等侍卫属于正三品官阶 , 而二等侍卫是正四品官阶 , 还有三等侍卫是正五品官阶 , 而蓝翎侍卫则是正六品官阶了 。而墓主应该就是其中的三等侍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