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说“南北党争”是“东林党争”的延续?

说起清代的南北党争 , 总会让人联想到明朝中后期的东林党争 。从本质上来说 , 发生于两个王朝的党争并无区别 , 甚至 , 可以说“南北党争”是“东林党争”的延续 。
清朝|为什么说“南北党争”是“东林党争”的延续?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满清入关之际 , 清朝皇帝为了笼络人心稳固统治 , 大量启用了中原文人 。早在明朝晚期 , 南北士子就已因政见不合而争执不休 , 这种风气延续到清代以后并未消减 , 反而与日俱增 。
明代的内阁大学士冯铨在归顺满清后 , 主导了“北党”;江南地主知识分子中的翘楚陈名夏 , 则率“南党”与冯铨分庭抗礼 。在党争爆发之初 , “南党”的势力无疑比北党更强大 。在多尔衮执政时期 , 冯铨深受多尔衮信任 。然而 , 在顺治亲政之后 , 早年靠拢多尔衮的大臣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清算 。
作为多尔衮手下头号汉臣 , 冯铨自然首当其冲 , 被年轻气盛的顺治罢免 。冯铨垮台后 , 以他为首的“北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 濒临瓦解 。除此之外 , 满清统治者沿袭了前朝的人才选拔制度 , 大行开科取士 。我们知道 , 南方文人精通八股文 , 在科举上面的成就远高于北方士人 。
在科举恢复之后 , 大量江南士人登榜 , 跻身朝廷 。这些来自南方的士人 , 大多成了“南党”的门生 。在这种环境下 , 身为大学士的陈名夏得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 , 从江南士子中提拔子弟进京入职 。久而久之 , 陈名夏的身边逐渐聚集了一群出身南方的士人力量 。
清朝|为什么说“南北党争”是“东林党争”的延续?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倘若任由这种态势继续发展 , 那么 , 清廷难免会出现“南党”一家独大的场面 。
虽然满清统治阶层将大权牢牢地掌握在满族人手中 , 但汉臣政党一家独大的场面无疑会对满人的地位造成隐性威胁 。满清皇帝擅长汲取前车之鉴 , 顺治自不例外 。在前朝的东林党争中 , 顺治已看出党争的弊端 。因此 , 顺治重新启用了被罢黜的冯铨 , 重新扶持了一批以北方士子为主的汉官 。
显然 , 顺治帝的初衷是正确的 。治理党争无法一蹴而就 , 只能借助与之相对的力量“打太极” , 平衡南北士子的势力 。扩大来说 , 顺治何尝不希望将汉臣调和成一支为己所用的力量 , 用以制衡八旗贵族的权力?然而 , 顺治未能考虑到党争中汉官所施展的手段 。
陈名夏掌握了人才选拔之大权 , 并借助江南士子于朝中积累的力量 , 对“北党”及满官发动了全面战争 。先是李呈祥的一份《辨明满汉一体疏》 , 随后是一折“任珍案” , 直接将顺治帝逼得下不来台 。顺治原本希望借助“南党”与“北党”之间相互制衡 , 让朝中各方势力达到微妙的平衡 。但没想到 , “南党”的一系列举动让他面临抉择:满官与汉官孰轻孰重?
清朝|为什么说“南北党争”是“东林党争”的延续?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顺治十一年 , 宁完我递交了一份弹劾陈名夏的奏折 , 直指其“痛恨我朝薙发 。鄙陋我国衣冠 。蛊惑故绅 , 号召南党 。布假局以行私 , 藏祸心而倡乱 , 何以明其然也” 。
这篇奏章可谓字字珠玑 , 摆明了是要与陈名夏及其背后的“南党”不死不休 。宁完我的奏章 , 所代表的绝非个人 , 还有其背后的一众议政王 。可以说 , 这时的顺治帝已骑虎难下 , 若他无法对陈名夏作出处理 , 将无法安抚满清政权之核心——八旗贵族 。面对八旗的施压 , 顺治不得不以“言官隐嘿不纠 , 殊负职任”的名义 , 下令将陈名夏诛杀 。
清朝的南北党争 , 起源于顺治帝调和汉官、满汉大臣之间的矛盾 , 期望构建平衡态势的初衷 。然而 , 身处其中的陈名夏却会错了意 , 企图凌驾于满臣之下 , 最终 , 遭到顺治的清算 。其实 , 冯铨的处境已经足以让陈名夏看透党争的本质 , 发生在朝野中的一切风吹草动 , 都是顺治帝的政治游戏罢了 。陈名夏企图以“南党”的力量影响政治格局 , 无疑是痴人说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