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城郊汉人坡地名考
作者 罗树
文章插图
从城东麻湾桥过河往右前行两公里左右,就到汉人坡山脚。顺山势而上,走完约一华里的陡坡,再缓缓往前就到轿子顶脚下。
很多人认为,一个普通地名也没什么意义,仅仅是个称呼而已。与人们生活无关的事,没有人愿去浪费精力。近期一个场合,有人对汉人坡这个地名发生了兴趣,询问其名字来由,一个在场朋友脱口而出:古蔺古代是彝人居住,那里住的是汉人。
汉人坡给人无限遐想。顾名思义,因居住“汉人”故名“汉人坡”,《古蔺县志》(1993版)亦载“汉人坡”。
古蔺历史上,明末前居住的主要民族是的确是彝族同胞,俗称“彝人”,当时还没有古蔺这个地名,彝语称“拓跋落红”,明史上称“落红”。古蔺为是彝族土司(自治)永宁宣抚司管辖范围,九凤楼(《明史》载称“五凤楼”,今县政府址)是奢香出生地,世袭奢王故居。从彝族同胞所称汉族的发音上分析,他们称汉族不是“汉人”;从古蔺的民族习俗看,汉族也不会自称“汉人”。可见,大家已经接受的“汉人坡”,人云亦云的“汉人坡”,此坡非彼坡。
文献上,还有两种写法,一是清代古蔺贡生许兆麟在其《蔺山记》中写作“汗淋坡”;二是清代地方志所载参加太平天国的胡伏龙,在“翰林坡”被巡检司黄源所带的清军和民团战败后杀害。两种写法均出自光绪三十三年编纂的《叙永永宁厅县合志》。同一个地方的名字书写不统一,读音相同或相近,在古籍中不足为奇,比比皆是。
就第二种“翰林坡”之说,翰林是古代的一种官,是参加科考入读翰林院后成为翰林学士,再从翰林中选拔任官。就笔者的调查,“翰林坡”周边的历史上没出过这类人才。
【 翰林|古蔺城郊汉人坡地名考】汉人坡是古蔺往杨柳及落用方向的古道,是古代这个地域的人们背负东西时必经之路。从汉人坡山脚往上约一华里虽路途不长,但极为陡峭,不要说背背子前行,就连空手步行也许都会汗流浃背,《蔺山记》一文的“汗淋坡”或许才是真正的地名来历吧?因其读音大致相同而演变成今天的“汉人坡”。
文/图 罗树
推荐阅读
- 忆1958年古蔺“诗化山乡”活动
- 弼马温竟然能与翰林院,太医院,大学士平起平坐,真的不算小了
- 古蔺一座古老的城
- 他是明朝书法家,七岁被选为翰林院秀才,被誉为“一代书宗”
- 刘文传 ‖ 清代绵州李氏:一门四进士 兄弟三翰林(下)
- 古蔺兴复村“罗状元”轶事
- 诗仙李白被唐玄宗供奉翰林后,为何此后始纵酒以自昏秽?
- 古蔺楹联学会成立,会员个个都才华横溢!
- 大才子文征明进入翰林院 为何被同僚们鄙视排挤 原因很简单
- 古蔺|古蔺黄家扬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