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箕踞”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非常失礼的姿势?( 二 )


因此在正式场合,无论对谁,对上级还是下级,“箕踞”都是非常失礼的,坐有坐姿才有礼,当然也跟人的价值观念有关,像庄子就都不在意,庄子在妻子的丧礼上,仍然“箕踞”,这也是庄子跟儒家思想的冲突。
而古代对正式场合的“坐姿”如此讲究,也是因为这是人与禽兽的区别。
 中国|为什么“箕踞”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非常失礼的姿势?
文章插图
考古学家李济先生说:箕踞则是人身上尚未褪尽的所谓“一副猴相”
人是由古猿发展而来,而猩猩跟猴子这些动物,就常常会“箕踞”,却几乎很少有跪坐的姿势,而人类的“跪坐”也就是与他们不同的地方,是人兽之别,这也是人类的一个发展,而如果还是“箕踞”,就像猩猩猴子,是有修养的君子无法忍受的。
箕踞放纵了本能,不符合礼节的限制
《礼记》记载:立毋跛,坐毋箕。
从周朝开始,就规范了礼仪举止,无论坐、站、行、走、吃等,都要遵守礼仪,就拿坐姿来说,“箕踞”是人的本能坐姿,显然比“跪坐”舒服多了,而礼节就是限制人的本能的。
 中国|为什么“箕踞”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非常失礼的姿势?
文章插图
礼节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就是对人一些野蛮的本能进行限制和规范,通过礼节来教化和规范人民的意识,通过礼仪,让人在内心也严肃起来,毕竟随意散漫的举止,显得人内心的不恭敬。
孔子特别崇拜周朝的礼,因此儒家对礼十分讲究,上面提到的孔子与孟子对“箕踞”的反感,也可以理解了。
了解之后,我这种坐没坐姿、站没站姿的人,在古代很难混下去啊,你们平时都是什么姿势呢?
参考:《李济文集》、《史记》、《礼记》、《论语》、《古人的坐姿和坐具》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