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相信,喜欢浪漫文学的朋友一定对仓央嘉措这个名字不陌生,不同于其它浪漫主义诗人,仓央嘉措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身份——达赖喇嘛。
文章插图
仓央嘉措年幼时曾因生计所迫做过牧童,对底层民情有较深的了解。
由于儿时的生活较为贴近自然,所以,仓央嘉措深受当地民歌及民间文化的熏陶。因其父信奉佛教,所以,仓央嘉措在十五岁时,参与了转世灵童的认定,被认定为第六世达赖喇嘛。此后,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拉宫,接受名师的教育,从佛学到文学等均有涉猎。
虽说,遁入空门,但是,久居民间的仓央嘉措,始终未能忘记俗世的日子。因此,仓央嘉措在来到布达拉宫后,创作了许多关于风土民情的诗歌,其中,以情诗居多。至今,后人从其诗歌中挑选了六十余篇较有代表性的佳作,将其编撰成册流传于世。
在青灯古佛的世界中,仓央嘉措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虽遁入空门,但是,却不避世。在俗世之中,他又是一个敢于追寻真爱的奇男子,被誉为“世界上最纯情的男子”。在文学的世界中,他更是一枝独秀,由仓央嘉措所作的情歌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文章插图
纵观仓央嘉措的作品,其中,以描写年轻男女爱情故事的诗篇居多,所以,后人常将仓央嘉措的大部分作品统称为《仓央嘉措情歌》。由于,原文由藏语书写,所以,有许多精通藏语的文学家参与了该诗集的翻译工作,如今,我们看到的各种版本均有不同细微的出入,就是因为译者过多所致。
在所有中文译本中,印制最多的版本就是曾缄先生翻译的版本。相比之下,其他译者所译的作品更贴近于藏语原文,在阅读过程中,缺失了部分美感。与其他译者相比,曾缄先生别出心裁地将藏文翻译为文言文。虽然,从语意上来看,原本被曾缄先生翻译的面目全非,与藏语原文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却别有韵味,更易于解读。
随着该译本流传度越来越高,亦逐渐成为当今汉译古本中最出名的一部。
文章插图
曾缄,四川叙永人,字慎言,一作圣言,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受教于黄侃,对古文学和诗词造诣颇深,北大毕业后到蒙藏委员会任职。仓央嘉措情歌就是其任职期间,从民间流传的情歌中搜集、整理、由藏语译成。
他自云:
“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余重至西康,网罗康藏文献,求所谓情歌者,久而未获,顷始从友人处借得于道泉译本读之,于译敷以平话,余深病其不文,辄广为七言,施以润色”。
然而,笔者不妨拿出两种译本做比较,为大家展现曾缄先生译本的独到之处。这里,就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举例(该译文为曾缄先生所译),在另一位藏语学家于道泉的笔下,则是如此表达的:“若是要前往空寂的山谷中云游,便会将女孩的心意违背。”
显然,曾缄先生的句子读起来虽偏离了原文,但是,意境上却更胜一筹。若非如此,这句话也不会成为流传至今的情感佳句,被热恋中的少男少女争相传诵了。
文章插图
现代人在读到这令人叹为观止的名句之时,往往会对仓央嘉措的文笔感到惊叹。然而,大部分人都忽略了这句话绝非藏语原文,而是经过语言学家精炼且再创造的句子。
从其他译本中的内容来看,大多数译者都选择直白地将译文写作白话文,如此,译文不论从结构还是语感上都已落入下乘。相反,曾缄先生的七言绝句堪称精妙,不但继承了作者的感情观,且将句子润色成更符合汉语阅读者习惯、更具美感的七言诗。
推荐阅读
- 武松的师父居然是一只兔子,知道真相的我哭了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西游记,为什么孙悟空早就知道,他已经飞出了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 这首元曲堪称中秋绝唱!堪比苏东坡!却很少有人知道!
- 他是贾宝玉的前世,是孙悟空的唯一克星
- 这首苏轼的诗全文很少人知道, 第一句却是千古名句, 红遍大江南北!
- 把您对家乡奉贤的爱写成歌系列(一)!候选作品有多美,看了你就知道
- 李白为什么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 钱币收藏要知道的五个第一,每一次都是货币体系的飞跃
- 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祖先是从哪里来的?没有族谱怎么寻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