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寒门贵子张华:让《三都赋》名满洛阳的权贵,是如何登上高位的?

“洛阳纸贵”出自《晋书左思传》 , 这个成语往往用来比喻著作有价值 , 流传广泛 。这个成语的由来是说晋代的文学家左思 , 小时候非常顽皮、不爱读书 。他的父亲经常为这事生气 , 可是左思仍然淘气得很 。
有一天 , 左思的父亲左雍与朋友聊天 , 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 , 小儿左思的学习 , 还不如我小时候 , 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这一切都被左思看到听到了 , 他很难过 , 于是 , 暗暗下决心 , 一定要刻苦学习 。
诗词歌赋|寒门贵子张华:让《三都赋》名满洛阳的权贵,是如何登上高位的?
诗词歌赋|寒门贵子张华:让《三都赋》名满洛阳的权贵,是如何登上高位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左思长大后 , 由于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 , 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 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齐都赋》 , 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 , 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基础 。后来他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 , 撰写《三都赋》 。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最高水平 , 他潜心研究 , 精心撰写 , 废寝忘食 , 用了整整十年 , 终于写成文学巨著《三都赋》 。
《三都赋》写成后 , 受到广泛好评 , 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媲美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 , 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 。由于抄写的人太多 , 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 , 全城纸价大幅度上涨 。由此产生了“洛阳纸贵”这个成语 。实际上 , 左思一朝成名背后 , 还少不了一个人的帮助 , 就是一代名臣张华 。
诗词歌赋|寒门贵子张华:让《三都赋》名满洛阳的权贵,是如何登上高位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然而 , 《三都赋》名满洛阳的背后 , 离不开一位权贵大佬的推崇 。而这位权贵 , 竟然出身寒门 。
魏晋时期 , 门阀势力兴盛 , 位高权重者不是皇亲国戚就是世家大族 , 到了西晋时期 , 这种风气更加兴盛 。当时朝廷选拔人才首先考察的不是被选拔者的能力和学识 , 而是其出身 。所以当时的状况就是门阀世族垄和控制了选官权 , 将寒门出身的有才之人拒之于门外 。
到晋惠帝时期 , 朝廷权力核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大臣 , 他就是张华 。与其他辅政大臣都是皇亲不同 , 张华出身于寒门 , 并无家世背景 , 与朝堂上的各个政治派别都无渊源 。张华年轻时饱读诗书 , 受儒家思想和玄学思想影响很深 , 后来受到司马昭赏识而入朝为官 , 他清正廉洁 , 公正坦荡 , 不参与任何一个政治派别 , 是官场里的一股清流 。至司马炎继位并称帝后 , 张华逐步被重用 , 并成为最有实权的大臣之一 。后来张华为晋国平吴立下大功 , 但由于立嗣问题被司马炎怀疑 , 被外派边疆 。张华在边疆对抗鲜卑的作战中 , 屡次立功 , 却又被小人诬陷有叛乱嫌疑 。司马炎于是剥夺张华所有职务 。直到晋惠帝继位 , 张华才被重新启用 , 并成为几个辅政大臣之一 。
诗词歌赋|寒门贵子张华:让《三都赋》名满洛阳的权贵,是如何登上高位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正因为出身寒门 , 张华深知没有背景的人进仕之路艰难 。所以他重视人才 , 敢于打破“户调门选”的用人标准 , 许多两晋之际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 都或是经他延誉称咏 , 或是由他荐举征辟而成名的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 比如孙吴的陆机、陆云兄弟 。又比如东吴的薛兼、纪瞻、闵鸿、顾荣、贺循号为南土“五俊” , 入洛阳时 , 张华见而奇之 , 称其为“皆南金也” 。张华常常用“龙跃云津”、“凤鸣朝阳”、“东南之宝”这样的话语评价南士 , 并根据才干授予职位 。又比如陶侃早孤贫 , 为县吏 , 举孝廉入洛 , 张华与之交谈 , “异之 , 除郎中”(《晋书?陶侃传》)等等 , 这样的例子很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