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中山医院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

东方网采访人员刘轶琳12月5日报道: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引导下进行非直视下诊疗的新学科 , 是与内科、外科并驾齐驱的第三大学科 , 也是心脏、血管、肿瘤等疾病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 。 相比其他学科 , 介入学科的发展历史较晚 , 目前多以各个内外科的亚专科形式存在 , 尚未形成总体学科发展思路 , 管理模式如人员准入培训、诊疗规范指南、质量控制等方面还不完善 。 与此同时 , 介入治疗设备、器械和耗材的进口依赖度仍然较高 。
落户中山医院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文章插图
【落户中山医院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据悉 , 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和国家药监局组织完成了第四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评审工作 。 今天 , 从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传来消息 , 落户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式启动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任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 会上 , 上海市政府宗明副市长 ,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 , 上海市科委张全主任 , 上海市卫健委邬惊雷主任 ,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朱同玉副主任 ,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 , 复旦大学王威琪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 ,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宋尔卫院士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汪昕 ,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共同为“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揭牌 , 同时向首期认证的20家“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和94家“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授牌 。 上海市科委张全主任 , 上海市卫健委邬惊雷主任 ,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分别致辞 。 葛均波院士汇报了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工作 。 王威琪院士、樊嘉院士作学术报告 。 汪昕书记总结发言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参加启动会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我国介入诊疗的主要发源和专业人才摇篮 , 介入学科发展全面 , 长期致力于心脏、血管和肿瘤介入诊疗技术的创新转化研究、临床循证研究及示范推广 , 产生国内及国际多项“第一”或“首例” , 如国际首枚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 , 打破了国外企业对我国药物支架的价格垄断 , 累计节省医疗费用100亿以上;首创完全腔内化介入治疗升主动脉疾病理论 , 全球单中心大样本主动脉介入治疗;国际最早提出肝癌“双血供”理论 , 确立了肝癌介入治疗的理论基础 , 采用“明胶海绵栓塞肝动脉”等治疗 , 使中晚期肝癌病人一年生存率已从原来的“0”提高到62%等 。
“针对介入学科目前存在的紧迫问题 , 我院提出学科发展的整体战略 , 旨在改善病人远期预后 。 ”据樊嘉院士介绍 , 中山医院介入学科群拥有院士3名 , 国家重点学科6个 , 实现了介入学科间的融合与协同创新 , 并已完成涵盖国内114家知名三级甲等医院和400余家二级医院的协同网络构建 , 积极在国内率先构建泛血管为主线的介入放射诊疗网络 。
鉴于介入学科各分支有很多技术和工具的共性基础 , 许多相关疾病也有共性发病机制 。 在基础研究层面 , 中山医院提出“泛血管医学”理论 , 将介入治疗的主要对象人体血管系统归纳为一个血管网络 , 从系统生物学角度认识相关疾病发生发展规律 , 促进介入学科各分支交叉融合 , 指导介入医生以整体的观念去治疗病人而不是以具体的病变器官为治疗对象 。 在临床实践方面 , 积极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 强调建立和其它内外科治疗手段协同的综合治疗体系 , 形成我国自己的介入治疗规范或指南 , 并通过协调研究网络推广 , 结合建立统一的人员培训体系质量控制标准 , 实现我国介入治疗的规范化同质化 。 同时 , 高度重视转化研究 , 针对介入治疗高度依赖设备、器械和耗材 , 且目前这些材料进口依赖度高的特点 , 强调“医工”交叉 , 大力开展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 并注重产学研结合 , 使研究成果能真正用于临床 , 既促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也造福病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