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张旭草书《肚痛帖》笔法解析( 二 )


(3)以“锥画沙”的用笔 , 顾名思义 , 就是锥子画沙 , 起止无迹 , 是“藏锋”的效果 。痕迹中正 , 形似“中锋” , 用此法作出的线条非常圆浑 , 故“用笔当如锥画沙”。在《肚痛帖》中最突出的地方不外乎就是第三行“致 , 欲服大黄汤”和第五行“如何为”等处了 。
书法字画|张旭草书《肚痛帖》笔法解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4)方圆兼备:草书创作从用笔上看 , 每个字都不能一味圆转或方折 , 都不好 。细品《肚痛帖》 , 每个字几乎是方圆兼备的 , 如“忽”字先起笔为方 , 继而外拓圆转 。第四行的“俱”字偏旁的折笔书写和右边的圆转 , 就是以最快速度书写的第三行 。每个字也不失方圆互用 , 最明显的“服”字偏旁的方折与右边的圆转形成强烈的对比 。
书法字画|张旭草书《肚痛帖》笔法解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书法字画|张旭草书《肚痛帖》笔法解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组合上看 , 也不难发现方圆兼备 。如第一行总体上看“忽肚痛”为方 , “不可堪”为圆;第二行“不知”为圆 , 而“是冷热所”为方 。最典型的是“非临床”三字 ,“非”字是典型的圆笔 , 而过渡到“床”字时已是典型的方笔了 。
书法字画|张旭草书《肚痛帖》笔法解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书法字画|张旭草书《肚痛帖》笔法解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2/
《肚痛帖》的结字
草书的结字 , 也叫草法 , 是古人书写升华到总结 , 约定俗成的 。无论偏旁部首 , 钩纡盘施都有一定的结字规矩 。线条长一点 , 短一点 , 或多或少一点 , 甚至微小的变化 , 都会成为另一个字 。所谓“长短分知去 , 微茫视每安”, “草乖使转 , 不能成字”。
所以我们不能任笔为体 , 更不能信笔作草 。《肚痛帖》的结字 , 从单个字上看 , 无处不遵循草书自身的结字规律 , 严守法度 。
如“忽、肚”二字以楷、隶笔意书之 , 字态中正稳健 , 饱满平和 , 而最后一行的“非”字却进行了四次调整笔锋 , 才将“非”字完成 , 可见张旭独具匠心 。
尤其第三行“致 , 欲服大黄汤”五字提按微茫 , 连绵不断 , 绞转翻折 , 一气呵成而又变化多端 。
书法字画|张旭草书《肚痛帖》笔法解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其中的“致”、“欲”、 “服”三字收笔 , 为了打破雷同 , 在“欲”字收笔时 , 将笔锋上提 , 形成翻折的处理 , 从字形上看 , 无一不合草书结字规则 , 给后学者提供了一个高妙的借鉴 。
再有草书的结字 , 很多时候不只能光 看单个字的结字 , 有时会有两个以上的字作 为一个字的结构来处理 。
书法字画|张旭草书《肚痛帖》笔法解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第一行的“不可堪” , 第二行的“不知”二字 , 最后一行的“临床”二字 , 非常明显;甚至第五行的“如何为计”以四个字当着一个字的结构来处理 , 形成上轻下重 , 上小下大 , 上细下粗 , 以显稳重 。这些都是草书结字组合不可忽视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