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绅士〞一词一直被视为舶来词汇 , 其实它是一个本土词汇 , 〝绅士〞一词源于古代文官系的绅带(也称大带) 。
疾 , 君视之 , 东首 , 加朝服 , 拖绅 。
――《论语·乡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孔子病了 , 国君来探视 , 讲究礼仪的孔子将头朝向东 , 加上朝服拖着绅带 。由此可见 , 绅带已成为士子礼仪的标志 , 现在形容一个人彬彬有礼 , 经常说他有绅士风度 。
凡侍於君 , 绅垂 。
――《礼记·玉藻》
孔颖达作的注疏是〝绅 , 大带也 。身直则带倚 , 磐折则带垂〞 , 让我们感觉绅似乎入朝为官、近侍君王的标志 。《礼记·玉藻》又记载〝绅长制 , 士三尺〞 , 郑玄作的注疏是〝绅 , 带之垂者〞 。古代文官系的这条大带垂下来的部分称为绅 , 官位的高低 , 就看绅垂下来的长度 。像士这个级别的 , 垂下来的长度为三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管仲的一箭差点让齐桓公小白斜倚了来生的门框 , 一个小小的铜制衣带钩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运行轨迹 。后来 , 小白没有因〝射钩之恨〞而迁怒于管仲 , 小小的衣带钩 , 间接成就了齐桓公春秋首霸的地位和春秋第一相管仲的经天纬地之才 。
后来又规定〝二品以上束金玉带十三銙 , 三品束玉带十二銙〞 。《新唐书·李靖传》曾记载〝靖破萧诜时 , 所赐于阗玉带十三銙〞 。四品以下官员銙的数量 , 与《唐会要·章服品第》记载相同 。
文武三品以上服紫 , 金玉带十三銙 。四品服深绯 , 金带十一銙 。五品服浅绯 , 金带十銙 。六品服深绿 , 七品服浅绿 , 并银带九銙 。八品服深青 , 九品服浅青 , 并鍮石带八銙 。流外官铜铁带七銙 。
――《唐会要·章服品第》
〝金山竹影几千秋 , 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 , 一轮明月滚金球〞 , 这可能是乾隆皇帝最知名的一首诗了 。不过把〝金〞字改成〝庐〞字 , 署名权就归了朱元璋 。我们姑且不论诗作的署名权问题 , 将长江比成衣带 , 都不是以上两位皇帝的首创 。这个传统要源于《隋书·高颎传》中所记载的与隋文帝杨坚有关的〝一衣带水〞 , 隋文帝表示不会因一湾衣带宽的长江水 , 而不去拯救南方的百姓 。将黄河之水比成衣带要比〝一衣带水〞这个成语更早 , 成语〝带砺山河〞出自《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后来南宋词人刘过《西江月》中 , 有〝今日楼台鼎鼐 , 明年带砺山河〞的词句 。意思是黄河之水就像是一条衣带 , 泰山就像一块矮矮的磨刀石 , 比喻时间久远 , 志向历久弥坚 。
古代高级官员或皇室成员用来系佩玉或挂印章的丝带 , 如紫绶朱绂 。
相国、丞相 , 皆秦官 , 金印紫绶 。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冠我玄冕 , 要我朱绂 。
――《文选·曹植<责躬>诗》
朱绂也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 , 后多用指官服 。
朱绂 , 王者之服 , 蔽膝也 。
――《宋史·程颐传》
十二三年就试期 , 五湖烟月奈相违 。如何学取孙供奉 , 一笑君王便著绯 。――罗隐《感弄猴人赐朱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里的赐朱绂便指著五品绯袍 , 江湖杂耍卖艺之人 , 因博得君王一笑 , 便能平步青云 , 勾起了屡试不第的罗隐心中的五味杂陈 。便留朱绂在铃阁 , 却著青袍侍玉除 。无奈娇痴三岁女 , 绕腰啼哭觅金鱼 。――白居易《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
推荐阅读
- 封神榜三位圣人的实力那个最强,为什么元始天尊成为最后的赢家?
- 电影《无依之地》完整版
- 俗语“人过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个地方?古人的经验之谈
- 车与古人的名字,仔细推敲,颇有趣味
- 王志文天道:真正聪明人的朋友圈,都在悄悄做减法
- 坚硬如木板,其貌不扬的鸭子,竟是遂川人的宝,遂川板鸭了解一下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全国Ⅰ卷作文题为何称鲍叔牙为鲍叔?先秦人的名字有点复杂
- 冬夜里最动人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读来让漂泊的人感受颇深
- 孔刘作品中的《香蜜》受到上万人的追捧,却被神作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