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西游记》顺着读是人生的哲理,反着读是现实的人生

四大名著之《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怎么就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呢,如果单单只是讲这么一个枯燥无味的故事的话,可能《西游记》压根就不会出名。实际上《西游记》所包涵的思想内容可精深着呢,以下从几个方面浅析。《西游记》虽然讲的是去西天取经的一个佛家故事,实则《西游记》里儒释道思想兼而有之。
 西游记|《西游记》顺着读是人生的哲理,反着读是现实的人生
文章插图
例如儒家的仁爱,忠孝思想等,在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唐僧师徒四人来到比丘国,意外发现比丘国王为治病竟然要用一千个婴儿作为药引子,这让唐僧止不住伤心挥泪痛斥那国王:“昏君,为你贪欢爱美,弄出病来,怎么屈伤这许多小儿性命。苦哉苦哉,痛杀我也。”行者为解师父伤心说道:“师父,明日等老孙同你进朝,看国丈的好歹。如若是人,只恐他走了傍门,不知正道,徒以采药为真,待老孙将先天之要旨,化他皈正。若是妖邪,我把他拿住,与这国王看看,叫他节欲养身,断不叫他伤害了那些孩童性命。”最终降伏妖魔,挽救了这一千个婴儿的性命,而且治愈了国王的病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再如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师徒四人借宿陈家庄,因此得知“河神”再次欺压百姓的事,于是悟空、八戒变作借宿人家的两个小孩贡献到庙上去,解除了陈家人失子的痛楚,而且在下一回里打败妖怪永远地清除了陈家庄的祸患,换来太平的日子。
 西游记|《西游记》顺着读是人生的哲理,反着读是现实的人生
文章插图
《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的身上充分表现出忠孝思想对两人的影响。以唐僧为例他的“忠”主要是表现在对大唐王朝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忠心,他跋山涉水、历经十数个寒暑冬夏和九九八十一难,就是要为大唐求取真经,完成唐王给与他的使命。在孙悟空身上这种忠孝思想表现得更加突出,他本在花果山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只因大闹天宫而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他对两位师父他都是极其尊敬,因为炫耀本领他被第一任师父菩提子逐出师门,临别时痛心不已又不能忤逆师父的意旨,只得含泪离开,师父所起的名姓也一直伴随着他,这都是他对师父的尊重、爱戴、忠诚和感恩。在第二个师父唐僧这里,孙悟空其实更像是个保镖,甚至有些时候在佛理和人生参悟上他还是唐僧的导师,即便唐僧不能传授他什么,悟空对这个有些懦弱、胆小的师父却始终忠心耿耿绝无半点懈怠,尽心尽力地保护他的生命安全,尽管几次三番受到唐僧的冤枉和驱逐,也绝无半点怨恨,始终真心实意地为唐僧着想。孙悟空对师父的忠心也成为《西游记》中最感动人心的地方。
 西游记|《西游记》顺着读是人生的哲理,反着读是现实的人生
文章插图
至于《西游记》中的道,也阐释的非常的透彻。从孙悟空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孙悟空为了要长生不老,而选择了道家的修炼之法。具体是怎么做的呢?第一步,水源。花果山,水帘洞,水有了。然后是道心生。如果没有道心初生,人根本就不会追求长生不老这件事。第二步,火。找菩提老祖拜师,因为菩提祖师就是火候。在修炼这个圈子里,向来都是只传火,不传候。火候二字,关键词在候上,火很容易掌握,但是候,极其难以掌握。为什么孙悟空会七十二变? 因为在道家的修炼术语中,五天为一候,一年就可以分为七十二候。第三步,修炼。一开始只在地上修炼,后来转到天上八卦炉中。然而修炼到了关键时刻悟空火气太重上火了,结果遇到如来,如来让他在手上撒泡尿,替他化解了火气。然后把他压在五指山下。五指山,象征着五行。五百年,指修炼的一个新的周期。第四步,炼神。也就是道教所讲的形神俱忘、空虚无我的境界。这个修炼的过程就是随唐僧去西天一路炼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师徒四人的配合,又有红孩儿的结丹。包括最后出现的“六耳猕猴”,实际是指修炼者的各种意识,所以这里的六耳猕猴和孙悟空有着一样的本领和记忆。突破这一关基本大功告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