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治|中药为何能治病?肾阳不足为何要用极度寒冷环境中生长的中药来治( 二 )
郝教授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就拿一个小镐刨啊刨,刨出的根像小红薯一样,连根带着枝叶扛到山顶。
老师从大老远看到了,惊讶地问:“你从哪儿挖的附子啊?”
郝教授心里一激灵,原来附子长在这样的地方。夏天冰雪都不化的地方,生长的却是附子。
附子就经年累月在这种寒冷的地方生长着,生活着,一代代的练就了自己耐寒的能力。
所以当人体肾阳不足,不能够耐寒的时候,我们就拿自然界中这种耐寒的植物来吃。
中药“四气”对疾病治疗的作用
文章插图
中药所具有的“四气”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知道,人是一种恒温的动物,正常情况下,人体需要在产热和散热之间保持平衡,来保持体温的恒定。
当内外界因素扰乱了这种平衡,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后,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也往往遭到破坏。
如果产热多于散热,则会出现发热、功能亢进等症状,反之如果散热多于产热,则会出现畏寒、功能衰退等症状,所以这也意味着疾病可以分为两大类——热证和寒证。
而中药的四气,就是用来纠正人体在生病状态下寒热失衡情况的。
寒凉药可以抑制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器官脏腑的活动和血液循环,所以用来治疗热证。
温热药可以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脏腑器官的活动和血液循环,所以用来治疗寒证。
中医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上说“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说的就是药物四气对寒热证的治疗作用。
中药“五味”对于疾病治疗的作用
文章插图
中药的“味”,是说味道,本义上是味蕾对中药的感觉,一般地,主要有酸苦甘辛咸五种,所以也成为“五味”。
其中某些药物没有特殊的味道,中医称为“淡味”,由于味道不显,因而中医常把淡味并附于甘味。
又有些药物具有涩味,由于涩味与酸常并存而类似,所以中医又把涩味并附到酸味之中。
中药所具有的”五味”,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什么作用呢?
大家都吃过芥末,知道吃芥末时常常有通鼻窍的感觉,这说明辛味具有开通、发散的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用到辛味的这一作用。
比如平时受点风寒、鼻塞流涕、头痛恶寒,这时熬上一晚姜汤,趁热喝下,再盖上一床被子出一身汗,人就会感觉轻松很多,这就是利用了生姜气温味辛的特性,来发散风寒。
同理,中医发现,酸味具有收敛、涩滞的作用,苦味具有泻火、燥湿的作用,甘味药具有补益和缓的作用,咸味药具有泻下、软坚的作用,淡味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从药物的味道上来推测和发现药物的作用,比如酸枣仁、五味子、山茱萸等药物都具有酸味,所以能起到收敛止汗的功效。
而黄连、黄柏等药物都具有苦味,所以能起到清热燥湿的功效;再比如,茯苓、薏苡仁这些药物都具有淡味,所以能起到利水渗湿的功效等等。
中药的自然特性治疗疾病的原因
文章插图
中药的自然特性为什么能对疾病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呢?
我们都知道,中药所用的药物,大多来自天然的动物、植物和矿物,这些药物都是在自然环境下孕育产生的。
他们在和自然界的气候、地理环境等综合因素对抗、适应的过程中,势必会在体内形成一种能对抗和适应外界因素的物质。
所以在不同的自然因素下形成的药物,它体内所产生的物质是完全不同的。
不同的物质能对人体的内在平衡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中药变化万千的作用和功效。
如生产在炎热地带的植物(如芦荟、仙人掌),往往会在体内产生具有清凉滋润特性的物质,用以对抗外界的炎热和干旱。
推荐阅读
- 肚子爱胀气,根本原因就是阳气不足!几味中药,温中补虚,请牢记
- 终于|中药喝多久才“有效”?医生终于说出了答案,看完或许你会明白
- 这位江门人,为何位列“广东四大名医”?
- 中药饭前喝还是饭后喝?分次喝还是一口闷?如何让药效最大化?
- 为何有的癌症患者,确诊没多久就离世?医生给的原因,值得思考
- 如果列一个“伤肝行为排行榜”,中药一定会上榜,尤其是这5种药
- 中药治疗糖尿病:67岁老汉糖尿病20年,坚持服中药,无并发症
- 食用这样的酵米面为何引发食物中毒?鲜银耳禁止出售……
- 赶紧收藏,“三高”人群中药简便疗法
- 肠道菌群重建案例:38岁糖友2周停中药,血糖从8.6降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