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暴|删减了半小时,看完吴彦祖的《除暴》,我失望地写下这篇文章( 二 )


【除暴|删减了半小时,看完吴彦祖的《除暴》,我失望地写下这篇文章】
但是 , 当帷幕拉开 , 我并没有看到一场酣畅淋漓的警匪对决 , 反而是一场又一场敷衍了事的流水账 。
不知道你们看完有没有这个感觉:电影效果呈现上各方面都不差 , 但感觉上总差了点什么 。
差什么呢?
人物刻画 。
电影开场的半个小时 , 在没有任何情绪铺陈的情况下 , 张隼(吴彦祖饰)就接连作案了两次 , 而钟诚(王千源饰)就在后面高喊着口号 , 假装心有成竹 , 一个在前面炸 , 一个在后面追 。
两个人物没有任何背景故事 , 用了近乎半个小时时间 , 只是在介绍张隼作案能力超群 。
后来的剧情更是一通毫无营养的流水账 , 在一次露出马脚之后 , 张隼与忠诚坳上了 , 又是一个在前面哐哐乱炸 , 一个在后面追的气喘吁吁 , 一场又一场 , 一次又一次 。
电影多次用二人同框的蒙太奇 , 并且不止一次致敬《喋血双雄》 , 努力朝着惺惺相惜的“双雄”方向设计 , 但是在没有任何刻画的情况下 , 观众根本对两个人物没有任何带入情绪 。
吴彦祖与王千源犹如两个纸片人一样打来打去 , 观众的内心毫无波澜 , 甚至想撒泡尿 。
当然 , 如果说把它当成纯爆米花爽片也未尝不可 。
但电影无论是场面调度还是火爆程度都乏善可陈 , 还有那个模仿杜琪峰的长镜头 , 肉眼可见的威亚与画蛇添足的模糊处理 , 更是塑料版的拙劣 。
我承认 , 《除暴》对90年代的重现场景令人惊艳神往 , 但这种被推赶的剧情和纪录片一样生硬的转场注定了这次失败 。
当然 , 电影的这种失调是有客观原因的 。
《除暴》的公映版本只有95分钟 , 在这个动辄2个小时的长片时代 , 如此精短的时间对于一个想谱写90年代犯罪史的创作者来说 , 显然是不合理的 。
香港的犯罪电影非常喜欢描绘反派 。
比起一向伟光正的正派而言 , 他们更喜欢挖掘出人性之恶背后的原始驱动 , 而在《除暴》之中 ,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 编剧没有在警察上设计配角 , 片中无论是春夏所饰演的妻子还是鲍起静饰演的老母 , 更多的着墨其实都给了反派 。
很明显 , 导演是想从反派切入 , 来表达出张隼身上的悲剧力量 。
重点不是“他做了什么” , 而是“他为什么这样做” , 就像结尾的重头戏给了张隼被枪决一样 。
可惜 , 由于北上而来的“水土不服” , 这些想法直接被扼杀 , 在早期的资料之中 , 有网友透露:

《除暴》导剪版是足足2个小时 , 但上映后只有95分钟 , 其中关于张隼妻子的戏份更是被删得所剩无几 , 这才导致“第一次见面 , 第二次就大了肚子” 。
此外甚至很多已经出境的角色 , 都被删了 。

目前 , 《除暴》在豆瓣评分为6.6分 , 打出三星的评论达到一半 , 大多评论均是“食之无味 , 弃之可惜”之调 。
哎 , 可怜了这个题材 。
哎 , 可怜了吴彦祖 。
当然 , 看到这里就会有人问:既然这么难看 , 为什么票房却一路高涨呢?
这不得不要说说港片现在的优势 。
被偏爱的“香港警匪片”去年 , 古天乐一个人就上映了6部电影 。
其中《扫毒2》和《反贪4》、《使徒2》分别达到了13亿、7.99亿、7.02亿票房 , 可谓是出手便有回响 , 赢得大满贯的成绩 。
诚然 , 提起香港电影 , 脑海里总是会浮现“青黄不接、江河日下”这些颇有惋惜意味的词汇 , 随着内地电影工业的日渐壮大 , 这个曾经称霸亚洲的老大哥终于交付出了主导权 。
但是 , 对于华语电影这个大市场而言 , 香港电影仍有一大批可观的忠实观众 , 尤其是警匪片 。
即使主创人们已经才思枯竭 , 没完没了地在经典IP上竭泽而渔 , 拍2拍3再拍4 , 但只要核心方向内容不变 , 再找几位老面孔坐镇 , 那票房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