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读一半决定跑路了,丢人吗( 二 )
这些人啊,怎么长篇大论的论述个人自由的边界的我已经忘完了。但是,我只知道,这些人无一例外的告诉我。
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去,只要你不碍着别人,那便是你的自由。
我和父母的争吵,终于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
我给母亲说,你现在的政治教材里,很多理论都有明显的错误。社会的进步,其实是因为有一个率先从某个制度中脱离出来,然后慢慢被其他人接受。制度化统一化的目的,是奴役,方便管理,有些人好从中谋利。争吵。
我给父亲说,如果我听你的,你听爷爷的,爷爷听太爷爷的,不出四代,我们就活回了大清。争吵。
我给他们说,我暂时不想结婚,因为我觉得我结婚了,我就要对女孩子负责。那样我觉得,很多事情我就做不了。我会不开心一辈子。他们反问我,你不结婚,我们会不开心一辈子。
我给他们说,我不想稳定的工作,我不想一眼就看到头的生活。我自己能做我喜欢的事情,并且我能从里面挣点钱,活着不就好了吗。
于是我终于,所有的事情都不再和他们商量,先做,慢慢的让他们接受。
我肆无忌惮的留了一年长发,父亲给我摔过几次门,并找我的同学劝我,我没有剪,他们生气。
我一个人跑到新疆采棉花,和胡杨林的护林工人住了三个月,没有和任何人联系。他们伤心。
我博士辍学,骑车子在外面跑了一年。他们担心。
他们一度认为我读书读神经了,可我慢慢学会,不再做口舌的争辩。
我慢慢明白,毕竟是两代人,不可能在认知上面完全契合,只好自己藏住自己的悲伤,假装摆出一副战斗的姿态。
也只好如此。
很多人留言问我,如何和家里和解的。
那我现在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们,如果选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就永远不可能和家里和解。
你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得不选择决裂,你最终不得不像百年孤独里的奥雷里亚诺一样,把父母给你缝过的衣衫,旧时恋人留给你的照片,把你写给少年的书信,甚至包括那个多年来一直精心包裹着这些物件的小木箱,都一并劈碎,扔进火炉化成灰。
母亲大人,见谅。我知道你在看着,原谅我,我还是没有学会因为要照顾你的情绪,就去掩藏。
人到中年,改变自己的性情已无可能,也无必要。
我真的没有不爱你门,我只是更爱自己那颗按耐不住的心,怕是此生都改不掉了。
主人养了一只羽毛光鲜,声音好听的鸟,爱不释手,害怕它飞走,把它养在笼子里,每天供着。
鸟儿一根一根拔光了自己鲜亮的羽毛,叫破了自己的喉,说放我走。
主人说,不行,外面太危险,我还是舍不得。
鸟儿,一头撞在笼子上,头破血流,一息尚存。
主人说,你走吧。
鸟儿出了笼,回头说,互相爱着,奈何至此。
再更一次吧。
大家的评论,我每一条都仔细看了,没办法一条一条回。索性就一次性写成文吧。
我现在缩在老家郑州,在等疫情过去,感觉明年年底能让我出去就不错了。这一段时间,我也不会闲着,准备一边在朋友公司打点闲工,一边抽空自学视频剪辑,剪辑这个事情我觉得路上总是用的着的。我是零基础,有郑州这边爱玩拍摄和视频剪辑的,如果你愿意带我玩,麻烦给我私信。我也可以周末兼职的,不要任何酬劳,你认真教我就行。无以回赠,有喝不完的酒,你尽管来。
这次更新我会和大家聊一聊,当年的迷茫,以及如何自救走出来的,还有我对个体和社会关系的一点浅见。这些都是我基于我自身经历产生的一些浅显的认知,很不成系统,也不一定正确,但都是我内心真实的感受。
关于通透和习俗:
我看评论里,好多人在说我活的通透。哪里有哦,反正我是不信这世界上有人能活的完全通透。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定义通透的,一定要我定义的话,那就是目标和行动的统一。
如果有一个人他始终清楚前面的路在哪里,同时清楚自己现在站在哪里,又需要掌握什么才能走完剩下路的,并愿意每天为需要掌握的东西付诸努力,那我觉的这个人就算通透的。
往前走的过程中,一定会吃很多的苦,受很多的罪。但以我现在的经验来说,这个过程同时会让你很快乐的,让你觉得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
可惜即便这种通透,也不是人生常态。人生的常态,是迷茫和不安。特别对年轻人来说,因为人的本性渴望新鲜渴望不同,而社会的习俗是封闭的,腐旧的,固定的,所以人的内心总会有一种不断触壁,四处被限制的感觉。
习俗是什么?习俗是无数前人生活经验的总结,换句话说,习俗就是前人教给你的一条最最简单的生活捷径,从出生到死亡,上学,结婚,生子,每一个节点要做什么,习俗已经给安排的妥妥当当。如果一直沿着习俗的这条路走,不但社会是稳定的,个体也不会活的太糟糕。
习俗模式化定式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每一个人都能简单上手,以批量生产标准人格的人。
人不同于机器,是因为人能产生,一种叫做感情的宝贵东西。当人被当作机器一样被流水化生产的时候,就注定了,人要不断地隐藏,打磨甚至封印自己的感情。
这真的是件糟糕的事情。
刚读博士的那会,我对罗曼罗兰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
“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熟前,是被灌满了各种谎言,他成熟的第一步,就是呕吐,把这些谎言都吐出来。“
十年过去了,我现在甚至会觉得人成熟的标志不是呕吐,而是和社会习俗发生一场巨大的冲突。谁若要真实的活着,就必须脱离现有的习俗(虽然你在里面是安逸的舒适的),独立成为一个生存者。
随便举几个我思考并践行的事情吧。
1.当我觉得,我吃穿住行能基本满足的时候,我就不愿意追求更多的财富了。我当然知道有钱好,但是有钱意味着,你要把很多的精力放在赚钱上,它会消磨我心里很多的闲情。谁也不能否认,太忙碌的事情,人的内心就慢慢变的不敏感,甚至麻木。我觉的我精神世界的丰富,是你给我多少钱我都不给你换的。所以,我几乎不关心别人挣多少,只要自己挣的恰到好处,足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好。
2.当我觉得,婚姻和家庭生活,会拖累我的愿望的时候,我是打死也不会结婚的。因为,你总不能要求,你女人跟着你一起蹬几年的车吧。既然负担不起别人的期望,干脆就不要结婚了。自己过的心安,也没有负了别人。
3.当我觉得,有些陋习,明显使我感到难受的时候,我一定不会遵从的。比如喝酒,我经常喝,但是我喝酒的目的就是释放压抑让自己快活,但是同学们在一起喝酒互相劝酒,我是一定制止的。再比如亲朋随份子,如果我感觉随的份子,太多太大的时候,我就会认真给我同学发小说,我不随了。干嘛非要为了个脸面,难受自己哦,我的钱是要留着做大用的。
4.当我觉得,有些危险我能承受的时候,我是很愿意去冒险,并享受危险带来的刺激的。台风来的时候,我跑到东海边,脱个半光,就让那个超大的雨点全部都砸背上,劈里啪啦的就像万军之中擂战鼓一般,那个感觉我不能用言语表达,但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出于内心真挚热烈的情感,人能干出很多极美好和极不光彩的事情,足是那情感,都已经胜过木木呆呆的人死而复活几十遍了。
让心中那个情感永远沸腾,一辈子做个有精神气的,活脱脱的真人。
不要管习俗,不要管他们。
关于如何走出迷茫:
上面说了,迷茫很多时候来自于我们寄居在习俗的安稳之下,不能按照自己的情感行事,不能成为鲜活的自己。
谁不渴望活成自己希望的模样呢。但习俗是强大的,它会给你设置种种荆棘阻挠你,人一旦碰到这些荆棘,无法应付的时候,便会习惯性的又重新躲在习俗的下面重新寻求庇护。
私信我的人,问的最多的就是这个。怎么能破这个怪圈。
这个东西,我敢说不但我帮不了你,就算你把古往今来,所有的大哲都叫过来,也帮不了你。
他们只会告诉你,自救。
我把自救分为,心灵的自救和能力的自救。
所谓心灵的自救,我觉的再也没有里尔克说的好的了。
“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里的深处,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在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
与我来说,我准备了五年了,也在心里问了自己一万次了,我是不是一定要骑车,如果不让我去骑车,是个是真的就活不下去。
我不敢说未来几十年后,我只能说我现在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是会死。我回答的这么肯定,是因为我这几年的生活,其实一直都是围绕着骑车的目标在活。
上班,是为了攒够骑车的钱。跑步,是为了让自己以后还骑的动。阅读,是为了更好的写出来自己的经历。学英语,是问了以后路上用。想学剪辑,是为了以后路上自己做视频。甚至,洗了7年的凉水澡,也是为了保持适应以后路上的环境的警惕。
这几件事情,是现在日常生活中耗费我时间最多的几件事,如果都若隐若现的指向一件事情,那我就知道了,这个事情一定是我要做成的事情了。
五彩斑斓的山间,有一条长长的路,路上只有一个骑单车的背影。我会经常梦到这样的自己。
你经常梦到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梦到了,梦醒了,不做心里总是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难受的感觉。请你一定要珍惜,你已经找到了心灵自救的道路。单到这一步,就已经比很多人幸运了。
能力的自救,要比心灵的自救容易很多。能力的自救是我前面说的,你要不断赋予自己什么技能,才能成为你想象中的自己。
波伏娃在《第二性》里说,人如果掌握不了合适的工具,他就会感受不到对世界的掌控力,然后也会迷失在自然和集体中,感觉自己被动,受威胁,感觉自己是命运的玩物。
毕竟你买不起车,就不能骑车。毕竟你没有好的身体,就骑不动车。毕竟,你不会剪辑,你就拍不出成片。没有实现想法的能力,也是迷茫的重要因素。
能力的自救,是最简单的。它考验的是人的自律,毕竟工具的东西你只需要愿意在上面花时间就好了。
你需要体力的时候,你就一周坚持跑两次五公里就好了。你需要写文章的时候,你就坚持一天读一两小时书就行了。你需要学英语的时候,你就每天看半小时美剧就好了。这几个习惯,我都坚持了小十年了吧。你只需要把它养成习惯,你就会发现,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需要提醒的是,你在学习这些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自己最终要拿这些能力做什么。如果一开始,你对这些工具就期望很高,你很容易,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学英语啊,我从开始学的时候就知道,我学这个就是为了将来路上方便吃穿住行用,所以学最基本的口语就行了。什么学术的,专业的单词,我一个都不看,我就瞅着美剧那个《老友记》看了四五遍。就是按网上大家教的方法,不断的按住暂停,里面的人说上一句,我去说下一句,自己给自己制造一个语言环境。什么口音啊,语法错误的,我都没管过,反正你说出来,人家懂就行了。还有跑步,一样的,我又不是专业运动员,我就要求有一个体力可以骑车就行了,没必要一定要跑进多少分钟。
当你坚持一年半载之后,工具不能将你的感情完整表达的时候,你自然会要求精益求精的。不用担心这点。而你终于借助你学会的东西,把你的想法,完整的表现出来的一天,你再回头看看你学的时候的那种忐忑迷茫,你就会发现,当年的自己是那么的好笑。
这个过程真的是要倾注时间,并始终保持耐心甘于寂寞的。就算眼前没有明显的用处,你也要相信,你这样过的每一天,他都是有意思的,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就像冯至说的“我们陌生地度过的每一天,已决定在将来化为赠品。”
关于意义和结果
每个人希望获得的赠品不太一样,我对我生命的定义就是体验。所以我要求的赠品,更多的是激烈的情感冲动,不管是悲伤,还是喜悦。
“世俗所谓的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一件也不要的。”
你问我,亲手毁了自己的前半生,把一切推到了辛苦重建,究竟为了什么?
我想过的。我觉得,是为了对得住自己的那个精神劲头。我今年都38年,还提着这股子劲不丢,是何等的幸运哦。既然老天对我有这等厚爱,不让我萎缩,那我一定要拼命的开花,拼命的开,一辈子不凋零最好。
推荐阅读
- 北京工作博士税前20万值得去吗
- 35岁,为了陪孩子在北京上小学,辞掉周边小城国有银行的工作,老公在北京国企,高级工程师,这个决定对吗
- 买的真空包装的牛肉,拆开吃了一半常温下放一夜,第二天还能吃吗
- 工科博士的生活状态
- 国内研究生在读申请澳大利亚博士
- 真心的,大家都如果看待工科女博士,真如网传那么有特色的BT
- 清华生命科学类医学类博士毕业了能干嘛
- 在读博士,每天手拎一个奇重无比的书包可以锻炼出肌肉吗
- 怎样看待有些在海外的华人教授对来自中国的博士生无比刻薄的现象
- 我做出出国的决定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