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 二 )


第一步,画一张思维导图(推荐软件Xmind),系统梳理一下自己的关注点,了解自己的大脑平时在处理哪些信息,时间花在了哪里?先在思维导图里,对笔记本体系做一个总体规划;





第二步,在印象笔记里建立对应的笔记本和笔记本组,在电脑文件系统中建立对立的文件夹;第三步,迭代。笔记本体系不存在完美状态,而是要适合你当下的需求。迭代笔记本体系,而不要希望一劳永逸,追求完美主义。你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具体问题,通过迭代进行解决。所以,第一步的导图或大纲,你要保留着,做好版本控制。千万不要靠大脑迭代,那样,努力不可积累。3.1这个体系的3大优势这套系统,有3大优势:
1、自动排列。只要按名称排列,你的笔记本就会非常有序地自动排列。因为,笔记本排序是按照ASCII码排列,先数字,再字母。这也是把杜威数字编号放在最前面的原因;


2、丰俭由人。少到十几个笔记本也不会显得简陋,多到200个笔记本也完全不显得臃肿。我个人的1w篇笔记,100多笔记本,用了这套系统,总是觉得刚刚好;3、可延展性。而且,这个笔记本系统的可延展性非常强。随着你的学习和积累,笔记本体系会越来越庞大,你可以根据需求随意添加子类孙类,例如,当你有了陪孩子读书的需求,你可以在读书下面增加「217儿童绘本阅读」;当你对伟人传记感兴趣,准备专门研究这个,你就可以建一个「218伟人传记」笔记本。所以,这个笔记本体系是终身受用的,我目前使用这个体系接近5年,职业变化,学习内容不断积累,身份角色变化,都完美应对。
4.总结简单总结一下:
我们通过Wikiepedia的唯一分类维度,GTD这个信息处理流程,给自己搭建了一个简洁高效的笔记本体系。再用杜威十进制数字编号和小能熊文件命名规则,让笔记本命名更加清晰。这么处理完之后,一次设置,终生受用。这套规则,可以用于印象笔记、为知有道等任何知识管理工具的笔记本体系,有可以用于电脑文件及体系。用简单的方式,将我们学习的成果管理起来,给自己的外脑建立秩序,战胜混乱。这就是我希望给你带来的价值。





======20151108补充内容======
利用EVERNOTE构建笔记系统的基本流程兼注意点:
1、最初时,可以不用太关注分类和体系构建,单纯积累数量。其实就是放宽心,什么都往里装,只要是觉得自己感兴趣的、可能有用的、以后想读的,都放进去吧;简单说,就是先积累;
2、积累一定数量笔记之后,就可以着手梳理笔记系统的脉络、分类整理并搭建体系了。梳理过程,可以纸笔画思维导图,可以在电脑软件中画导图,当然也可以是在脑中进行,但是建议还是用纸笔或电脑软件画出具体的导图,把笔记系统的架构画出来,而且存到Evernote中。我觉得具体原因就不用废话了。
3、笔记系统也可以并且应当应用迭代开发的原理。步骤1和2就是最快建立初步体系的方法。这一过程将不停重复迭代下去,构建出一个越发庞大、体系越发清晰的笔记系统;
4、当每一条内容被以笔记形式加入到系统中之后,除非已经确定理解掌握(可以直接存放到相应笔记本中),不然最好先集中归类到to-do笔记本(我的体系就是4个to-do笔记本:todoinprofession,todoinlife……)。不能只收集不学习。当前社会的背景是信息过载,看到什么资料都收集起来但是一直压在硬盘里不学习不利用这是典型的现代病(我在这方面曾经罪孽深重)。所以,为了提升效率效果,可以定期在固定时间去学习并整理这些笔记内容,去芜存菁,理解吸收之后再行分类归档,以备以后查阅。
例如我看到一篇新闻报道,是和我职业相关的行业新闻,可能有以下几种情景a)扫一眼标题,“哦”,几百字的正文也是扫了头尾两眼b)认认真真读一遍,不加入到自己的笔记系统c)快速浏览全文,确定和自己行业、客户相关,先保存到Evernote中,然后在固定时间认真阅读并提取有益信息,加上自己的感想一起放在该笔记的开头,命名为bottomup(总结)。在合适的时机再与同事或客户讨论此内容;现在碎片信息已经让人无法逃避,通过碎片信息来学习提升也是必须采取态度和应掌握的技能。我觉得上面的C)属于处理碎片信息较好的方法。我个人也是如此实践,平时新闻看得不多,但是看了的都是真看了。5、定期整理收集的内容,这实在太重要了,应该在日历软件中每周划拨出固定的1小时来做笔记整理,每周重复。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构建完善自己笔记系统的过程!太重要了,我继续重复几遍:
定期整理收集的内容!
定期整理收集的内容!
定期整理收集的内容!


======20151105V1版内容======
我是2009年1月注册的印象笔记,但基本不太用,主要当时没有主动建立个人知识体系的认识;
2012年10月,看到项目同事使用大象,一下子认识自己现在需要这么一个工具来整理知识,解放自己的大脑,减轻记忆负担。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年都交49美元订阅,给周围很多朋友都安利到购买付费版本,电脑上最常用的软件非Evernote莫属。
截至2015年11月,累计笔记达到接近2500条(而且绝大部分笔记都是编辑整理后的,很多笔记都是自己的思考总结,不是简单收集资讯)。




我对Evernote的看法如下,简单按条写写:
1、Evernote的定位就是成为用户的外脑(externalbrain)
2、我们利用Evernote来构建个人知识库,它应当是你自己大脑(internalbrain)中知识体系的映射
3、由于Evernote知识库作为外脑运行,架构映射内脑知识体系,所以,建议以项目/事项类别为分类基础
4、外脑系统可以包括GTD内容,可以根据GTD原理设置单独的TO-DO笔记本或tack,但是不能按照GTD原理来设置笔记架构(外脑系统就是外脑系统,不要和GTD系统搞混)
5、作为外脑,Evernote帮助我们缓解记忆负担,iOS、Mac和PC端实时同步,支持全文搜索,PDF和图片内文字搜索,支持生成笔记本目录,所以,我们可以把有限的精力集中用在概念和内容的理解、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

=======我的Evernote笔记本体系基本如下======
首先得明确Evernote中的文件层级,笔记(notes)构成笔记本(notebook),笔记本构成笔记本摞/叠(notebookstack)。我们构建体系时,得从上向下梳理,从总到分梳理。

我的笔记本摞是这么划分的:
I类:用4象限简单粗暴地把全部内容分为4类:工作(Job)、生活(Life)、偏思考内容(Think)和偏记忆内容(Memorize)。









Job类,包括profession和engagement两个stack。
profession包括职业领域的相关笔记,根据类别划分,一个类别建立一个笔记本。例如,我根据审计领域的知识体系,建立的笔记本包括CICPA各科目、HKICPA各科目、行业新闻、行业学习思考与总结笔记、office技巧笔记、公司各次培训内容。
engagement则是一个项目一个笔记本。下现场工作时,工作资料、待办事项、笔记和内容总结都在这个项目笔记本内完成。









Life类,包括日记、年度计划和总结、思维、育婴知识、人际关系的思考等等内容。原则还是针对专门事项建立专门笔记本。




Think类:基本上就是个人兴趣爱好。但是由于有人说过,所有浅尝则止的爱好都是毒药。所以,针对自己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东西也要严肃对待,继续针对专门事项建立专门笔记本,跑步读书音乐都要单独建立笔记本。这样有利于确定应该放弃哪些深入哪些。




Memorize类:偏记忆的内容按照性质放到这里来。主要是检索,平时翻阅较少。




II类:TO-DO类notebookstack,针对I类stack分类单独建立笔记本。依据如下:
1、利用Evernote浏览器插件可以很容易收集各种资讯和信息。
2、但是!自己没读、没理解的、无法纳入自己知识体系的资讯是无益的!过度的资讯就像过度饮食,吃的多消化不了就会肚子胀,对信息的贪婪而不重视吸收和分类也会导致脑子涨。收集癖也是病。
3、由于收集容易,就应当注意定期整理,删除无益信息,整理消化分类有用信息。




III类:当前重点项目笔记本。依据如下:
1、专注于当前做的1-2件事或关注的领域
2、针对自己关注的领域,同主题阅读,大量积累知识,然后密集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理解;
3、到执行阶段,根据项目流程,针对单个事项建立相应笔记本,保持条理清晰;




IV类:存档项目。垃圾场也好,档案馆也罢。除了检索,平时较少翻阅。




======最后的一点看法======
1、利用Evernote建立个人知识体系,要确认永远关注重点:个人知识体系。
2、千万不要什么都往Evernote里面扔,要定期整理删除,要不停edit(YC创业课里面提倡的Edit理念),不然就成了另一个搜索引擎了;
3、Evernote比浏览器书签的优势大太多,把书签全部清理掉吧(浏览器里的书签往往收集了一堆,但是通常就不会利用起来。书签确实可以收集好站点好文章,但是没法搜索整理内容。结局就是书签栏里上百的好东西,但是实际并没有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4、利用Evernote是为了更好的专注。在当前背景下,专注是最大的美德。

专注是最大的美德。
专注是最大的美德。
专注是最大的美德。
|


在《如何高效实践卡片式写作?》和《如何用卡片法写论文?》两篇文章中,我为你详细介绍了卢曼的卡片盒式(slipbox)笔记和写作方法。尤其是谈及了它在学术写作中的用法。
我很欣喜看到,有的读者不仅认真阅读,而且加以创新,并且做了输出分享。



当然,下次如果能把我的专栏名称写对(是「玉树芝兰」),就更好了。
不知你在实践中,有什么心得?
我个人的体会,是卡片式写作里面,最影响积累和写作心境的,是后顾之忧。这次咱们来谈谈这个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我主要担心的,是写了的东西,将来再也找不到了。
你看,用卡片式写作,原本的要旨,就是写得轻松愉快。如果总是担心笔记写好了,将来却找不到,哪还有什么写作的积极性呢?
你可能会纳闷儿:
老师,你为什么不用个靠谱一点儿的笔记工具呢?其实,我用的笔记工具,包括Drafts,Evernote和Devonthink,还是比较靠谱的。我说的找不到,并不是笔记被意外删除,而是被淹没。
什么叫淹没?
就是你忘记了它的存在。而且除非是浏览每一则笔记,否则你根本无法通过简单的检索找到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