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出身的孩子,假设当年没能考上重点大学,会损失和错过啥( 三 )
本科学位照
上研究生后,我参与溪洛渡抗震课题,指导一名本科生开展毕业设计,最后也完成了这篇硕士论文。同时,小班教学助教可以实现我对本科课程教育的一些思考和想法,我陆续担任过《大学精神之源流》、《微积分B》、《不朽的艺术》等课程的助教。
研究生期间照片
我的学生时代大抵如此。现在想来期间都还算顺利。虽然从小生活在农村,但我继承了爸爸的聪明和灵活,妈妈的热情和专注。爷爷在回农村务农之前曾是小学教师,因此家庭有一定书香。这些特质让我更擅长当前的评价标准和应试体系,帮助我在求学之路上走得更远。我是幸运的,从来没有花钱上过各类辅导班、小学学习基本不努力、高中时又凭借数学竞赛获奖获取清华保送生考试资格并顺利通过。可我的这种努力,其实仅仅是因为我真的很擅长考试,如果换一种考核方式,我不一定能做好。还有很多人其实是比我更努力。我感到幸运,但也感到肩上的责任。我的未来,不能仅仅为了自己而努力前行。
村、县、市、清华,我的求学经历某种程度上是中国高速前进与区域发展失衡的缩影。近些年,每年往返于北京和乡村,多元生活、贫富差距次第展开。有人会说,我的经历反映了中国社会阶层存在着流动性,但每年清华新生里仅有10%左右来自农村,这与中国目前刚刚超过50%的城市化率是不匹配的。很多人都被中国这辆飞速行驶的列车遗留在站台,腾飞的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最终决定回到西南工作,所在公司的大部分客户都是农民。西南地区扶贫工作如火如荼,我想,也许我也能为扶贫做点事儿。
从小生活的农村,风景秀丽
这是我硕士论文致谢的一部分,硕士论文致谢全文链接如下:
重庆乡村少年的清华故事http://mp.weixin.qq.com/s/jTdrRaSF62dxgNY2oaa_5w或者直接扫描微信公众号(outliers-thu)也可以看到
http://weixin.qq.com/r/MUiFnevEwLa-ra-_9x0j(二维码自动识别)
■我喝多了以后给我一个侄子说的:
人家top2刚来就能得到的,我们要努力好几年,还不一定能得到
而非211的,能进来都废了老鼻子劲了
再往下的,进都进不来
二本的?连知道都不知道···
----------------------
我承认靠自己努力也有干的不错的
但是,毕竟是少数
抗战阅兵天安门上大家都关注上海交大的,但是就他一个
更多的,还是清华的
■我很小时候有一个玩伴,叫她萝萝吧,我们爷爷辈是一个村子里的,所以我们姓一样,名字发音也接近,凑巧的还是同一年出生,她年头,我年尾巴,所以我们很要好。
萝萝很漂亮的,从小就是美人胚子,条顺眼大皮肤白,性格也活泼泼辣,不像我小时候是个黄毛丫头,大家都很喜欢她,她在小伙伴里很有威信。我小时候在外面疯跑,都是跟在她后面混的。
我们一群孩子,大概分两拨人玩,年龄大一点的以及男孩子一波,他们喜欢玩弹珠,攻城游戏,大都是男孩子的游戏。我们几个小一波的以及女孩子会一起玩,喜欢玩过家家或者橡皮筋。
有一个男孩子A,跟我们小孩子群差不多大,他想要跟大孩子群一起玩,但是玩弹珠老输不起,赖账,于是大孩子不太愿意带他玩了。A就老来骚扰我们女孩子群,抢毽子,剪橡皮筋,很气人。而且A还特别喜欢欺负我,还揪我头发,一开始,被A欺负,我只会委屈的哭,但是萝萝会直接揍回去,也是她个子高,会揍得A满山跑。
萝萝追着A跑过一个山头,站在山坡上,挥着拳头喊:“你再骚扰我们,我打得你妈都不认识你!”然后,她跑过来告诉我:“下次A再骚扰你,直接用指甲抓他脸,抓破脸了他就不敢再骚扰你了。”
于是我留起了指甲,找了个机会和A真的干了一仗,我记住了萝萝说的,抓脸,直接把A抓哭回家了,虽然我被揍的更严重。但是,那之后A就不敢骚扰我了。
A的奶奶有一次看到我还说:“看你厉害的,以后谁家敢娶你?”
我虽然不太懂这是什么意思,但是也知道是不好的话,大概是出于大人权威带来的不必要的羞愧,就开口反驳:“是萝萝教我要直接抓脸的。”
A的奶奶笑了,说:“萝萝长得标致,再凶也有人要的。”
这句话开启了我人生对颜值的最初始的概念。萝萝就是标志的等意词。
我家里长辈知道了这个事情,说:“别理A奶奶,她出了名的护短,脑子不清楚。咱以后好好读书,不当打架的野蛮人。”好了,我又成了野蛮人了。不过,算是知道了读书是大家公认的好,至少读书好比打架好,要厉害。
怀着对读书的期望,于是我求了家里,不到年龄就去插班学前班了,毕竟年龄小,不算开窍,浑水摸鱼的样子。但是我的那个带班老师很喜欢我,于是让我稀里糊涂地跟着一起升学了。那个时候小地方管得松,这种以前上学是常有的事情。
萝萝也是跟我一起上学的,但是后来她跟她爸妈一起搬到别的地方去了,好像因为手续的原因,也是她父母不怎么管她,成绩不太好,又留级了一年,所以反而比我晚一级。
后来我转到城区中心上学了,去了一个相对还好的小学,渐渐和萝萝失去了交集。
有一次,老家有远亲白喜事,恰好放假我跟着一起回家,见到了萝萝,那个时候我读六年级,她读五年级,但是她个子已经比我妈还高了,出落得越发水灵。也不像小时候那么野了,跟人说话还会害羞,脸先稍稍转过去,然后再悄悄地抿起嘴笑,已经有点小姑娘的样子了。
我妈跟萝萝妈说:“你说你走什么大运了,生萝萝这么个姑娘。”萝萝妈边笑边拍大腿:“哎呀,就是不爱读书,成绩不好,说看到字密密麻麻就头疼。不像你家大宝,看着就是读书的料。”我妈摸摸我的头说:“也就是马马虎虎了。跟不上你家萝萝的。”大人们在那边闲聊,我又忍不住看了看萝萝,确实好看,安安静静的,已经找不到小时候把男生揍的满山跑的样子了。
再后来,偶尔会从我妈那里听到萝萝的消息:“真不是读书的料,又留级了。哎,她这样的妹子,不读书,放当(指嫁人)的时候得仔细了,要不容易走弯路。”
那时候小,也不太懂不读书意味着什么,只是心里会有异样的感觉,知道我大概要和她走一条不一样的路了,毕竟我也没更好的选择。
我读高二的时候,有一天在家吃饭的时候,我妈突然问我:“萝萝你还记得吧?”我说:“记得啊,就是好漂亮的那个。”我妈说:“她没读书了。”我惊了一下,问:“不读书了干什么?”我妈顿了顿,说:“她爸妈离婚了,你知道么?她跟她妈,她哥哥跟她爸。然后她跟她妈妈吵架,不肯读书了。”我说,不读书了去学门手艺吧,女孩子学个护士或者早教什么的。也不是人人要会读书。
我妈想了想,又叹了口气才告诉我:“她妈妈的意思是,干脆可以找个人家了,现在又漂亮有的是可以挑的。挑家好的,先谈着也行,萝萝死活不愿意,和她妈妈天天在家吵架。她妈打电话给我哭诉,我就说她了,这么小着什么急,不读书让孩子出去闯两年不行么?”
大概是真的被我妈说通了,萝萝她妈妈让她跟着人去了广州,听说在学电子,后来进来电子厂当女工,就在流水线上上班,每天一个重复的动作做十个小时,还要倒班,住集体宿舍。我妈跟我说起来,简直要摸眼泪:“这么小,怎么吃得消。你看你,读书可比她轻松多了。快点去好好写作业去。”我心惊于萝萝的工作,也佩服萝萝的毅力,顺带自己也打了一下鸡血。
但是,真正给我造成冲击的,不是萝萝的工作,因为萝萝干了三个月,就回去了。
太累了,她们线上每天都有女工离开,萝萝终于坚持不住了,每天下班腿都没有知觉了,打电话跟她妈妈哭着要回家。
回家后,萝萝就去相亲了,后来挑了一户包工头人家的儿子,先订婚了。
然后,我快高考的时候,听说萝萝怀孕了。虽然还没到法定年龄年龄,先按那边的习俗摆酒,就算结婚了,等回头孩子生下来,到年龄了再领证。
我在刷试卷的时候,偶尔从试卷堆里出神的时候,会想起萝萝,想起白喜事嘈杂的草台班子间,她羞涩的笑,以及递过来的水果:“大宝还喜欢吃梨么?”
后来,萝萝生了个女儿,到了法定年龄的时候也没有去领证,女儿也没上户口,男方那边说:“着什么急,等生了儿子一起上户口。”萝萝不同意,为此和男方吵了好几次,闹得很凶。有一次,萝萝还被那边打得进了医院。
我那个时候读大学了,等到读大三的时候,听说萝萝二胎生了个儿子,终于领了结婚证。我那个时候开始第一次谈恋爱,过着和所有大学生一样的生活。
只是,我妈问我要不要回去吃萝萝儿子的满月酒的时候,我没敢答应。
我想起鲁迅的《故乡》,我和萝萝,虽然不是迅哥和闰土,见到了也免不了物是人非的惘然。
而如果我不读书,不上大学,大约可能像萝萝一样,也许还没有她生儿子的“福分好”。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
深夜码字,惟愿,故乡一切安好,萝萝一生安好。——END——
■念高中时,常听班主任提起一位学姐,她几乎不跟周围的人说话,没什么朋友。
直到高考,她考了全省前十名。
市里去拍摄宣传时,发现她家中一贫如洗,父亲早就过世了,母亲还一直卧病在床。
高中为了省钱,她经常趁别人吃完饭离开后,去捡吃剩的馒头,一边捡一边吃。
那时候,有些高校会给优秀高考生数万元的金钱奖励。
她说,她高中三年拼命学习,目标就是能拿到那笔钱,这样她就自己赚够了学费,亲人就再也不能逼她赶紧辍学,早点嫁人。
“像我这种出身卑微的人,连任性的资格都没有,就害怕一停下来,就被别人狠狠地甩在后面。”
这让我想起云音乐的评论区常看到的一句话:我不敢倒下,因为身后空无一人。
上有个提问:底层出身的孩子,假设当年你没能上985或者211,你会损失和错过什么?
什么是底层?就是除了你自己,你一无所有。而只能靠自己的人,连个性都是奢侈品。
△
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不论出处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必论出处的年代。
龟兔赛跑,如果兔子一直在拼命跑,结果会怎么样?
英国BBC曾拍摄纪录片,展现14个孩子,50年的人生轨迹。(点击观看纪录片《人生七年》)
7岁时,来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经习惯了每天看《金融报》或《观察家》,而贫民窟孩子的理想,是能少罚站,少被打,吃饱饭。
七岁的John和Andrew说自己每天都会读《金融时报》/《人生七
50年后,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学校,找到好工作。
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有一位成为精英,两个依旧中产。
而几个来自底层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后代,依然常常与失业相伴。
知识改变命运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家庭的较量。
有钱的基础是,你家庭的资源、背景,加上你的努力和运气。但大多数人,不过是为了生计而出卖劳动的人。
纪录片中曾辍学的父母,没能力教孩子怎么学,因为穷,他们也没钱让别人来教,到后来,伦敦的孩子Tony也辍学了。
△
人脉、财富、教育等资源,会父传子,子传孙。
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农村80%的留守儿童从没参加过课外辅导,在西部贫困农村,63%的学生甚至没有高中文凭。
中国校友网对全国各省级高考状元开展调查,发现在2007-2016年间,全国共有约837名高考状元。其中,近五成状元父母是教师(35%)和工程师(12.6%),近两成父母是公务员。
来自农村、经济状况欠佳家庭的状元所占比例在下降。
这种现象,就如同今年北京高考状元说的: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还生在北京,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能走很多捷径。
状元身份的背后,一定付出了汗水,但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支撑他的还有良好的教育环境。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真的太大了。
有时你不得不承认:自己努力的天花板,不过是别人的起点。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在罗马。
《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石小猛,前期极尽努力,但在职场上依然被上司克扣,受尽欺负。
剧中的石小猛/《北京爱情故事》
他在特别绝望的时候说,人生就是一场比赛,可有的人连参赛资格都没有。确实,那些富家子弟手中的东西可能是我们一辈子也买不起的东西。我再努力再勤奋八百辈子,有用吗?没用,赶不上你一生下来,嘴里边含一把金钥匙,我呢,也别勤奋了,别努力了,我就吃吃斋,念念佛,找个好时候好地方,投个好胎,找个好爹。
推荐阅读
- 一个外地孕妇乘坐交通工具进了北京之后,在交通工具上生产,孩子有北京户口吗
- 在当下社会,想在经历「最底层的工作」和「最低级的待遇」后再去成功,这种想法很蠢么
- 优秀的孩子早年接受的教育都有啥共同点
- 夫妻二人因为小事挣得面红耳赤各执一词,最后向已经年满二岁的孩子提出援助,如果你是孩子你会咋做
- 2020年9月底一个人去北京玩7天,咋玩,女孩子,要不要报团,一个人住酒店会不会不安全
- 没房子也没有老家回的北上广深底层土著咋办
- 原来,女孩子长大了是没有家的…?这是属于毒鸡汤吗
- 35岁,为了陪孩子在北京上小学,辞掉周边小城国有银行的工作,老公在北京国企,高级工程师,这个决定对吗
- 司蒂姆儿童手创北京直营店开业了,你带孩子体验过了吗
- 孩子「不听话」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家长怎样引导才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