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学的审美是否有高低之分
不同肯定是有不同的。但两者不冲突,不矛盾;道不同不相为谋。人多少都会有些优越感,有优越感本身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若一个人通过展现出一种高人一等的态度来表达自身的「优越感」,似乎会另他人产生不快。但这整个过程由一个主体(subject,优越感的感受者)和客体(object,优越感的制造者)组成的。客体制造了优越感,这是主体下的结论,是主体的主观感受,是对外界的一种反馈。反馈的结果是我感到了不快和疑惑。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由于主体本身对自己的认识受到挑战。因为如果主体对自己认识充分,大可以对客体(可能表现出的)居高临下的态度一笑置之。题主提到「文学审美」的高低之分,本身「审美」是基于知识积累之后的一种偏好和取向,自然是没有高低的。有人喜欢英国文学,有人喜欢美国文学,这和,有人喜欢吃面,有人喜欢吃饭,是没有不同的,这样的比较也是无意义的;关键是题主在比较的,或问题之意在比较的,本质上并不是这么简单两样事物。在使用「青春文学」和「都市文学」这两个词,及上面所有用引号引起来的词之前,不知道题主有没有想过:到底什么是「文学」?什么是「优越感」和「审美」?在不假思索地使用这些词之前,若能先像阅读一部《百年孤独》那样沉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稍微做一下研究,或许不会发出这样连珠炮似的、缺乏逻辑和具体指向的疑问。另,请问题主所指的「青春文学」和「都市文学」里面那些「看不出来的好」,是指哪些呢?望赐教。|所有的美都是主观的。但同时存在客观的高低。只是客观的高低永远在主观之下。
所以讨论审美高低可以。但为此辩论就是非常无聊的行为。
说到底,美的作用,就是娱乐我们的生活。是因为象棋而开心,还是因为斗地主而兴奋。其实并无区别。因为欣赏一件事物,享受什么样的事物,永远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是同道,便一起翻云覆雨。
是异类,那就敬而远之。
如此即可。
■
我将《张资平全集》和“小说学”的精华,提炼在下面,遥献这些崇拜家,算是“望梅止渴”云。那就是——△
■很显然是有高低之分的,这里我指的是广泛意义上的,而并非研究意义,因为研究文学的人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个历史阶段的“好坏”作品都需要了解和掌握。
(1)青春文学和都市文学不应该放在《百年孤独》、《战争与和平》的对立面
没有人会说优秀的青春文学作品是没有价值的。
首先青春文学和都市文学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不知道题主有没有去读过比较不错的杂志,比如萌芽,意林啊等等。当题主读到萌芽上的文章和新概念获奖作文时是什么感想呢,早年间比较出名的韩寒的作品都可能说是当红的青春文学,题主当真读过嘛。题主实在是把青春文学和都市文学这样的词语给大众化和“网络化”了,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在你所说的这个范围内,只是你没有去读。
而像后者这样的口口相传的经典名著想题主必然也没有去读,因为我相信你读过之后就没有这样的言论了,你不明白究竟什么才能称得上是经典作品。这其中是相当有分量的。
(2)狭隘意义上,不同人的文学审美是有高低之分的。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有阅读门槛的,你不具备那样的知识储备就读不懂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就不明白为什么看起来晦涩难懂或者平淡无奇的语言描述是美的,而很多口口相传的“青春文学”的句子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一是承载的信息有所差别,二是从文学意义上来讲,句子背后所需要的文学功底是不同的。读不懂,不代表别人写的不好。
(3)不要太在意别人的优越感。
你有优越感,我可以明确地说,无所谓在生活的什么方面,你不想在文学作品上被别人优越,我给你两条建议,一是你认真学习,认真阅读,直到你读了比那些优越的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然后用知识碾压他们,二是你认清现实,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太在意,优越感是需要资本的,跟物质资本一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个世界上有人比你有钱,那你就在意别人的优越感吧,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个世界上有人比你有学问,知识更加渊博,那你就继续在意别人的优越感吧。
■审美在客观上来说是很难有所谓客观标准的。很难说一种修辞就比另一种修辞要高级,这完全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即使是众所皆知的名著或曰经典,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托尔斯泰非常讨厌莎士比亚,而亨利詹姆斯认为《战争与和平》是一部糟糕至极的作品。因此,所谓”读一本书就比读另一本书高大上“实在是无稽之谈,这种优越感只是一种虚幻的泡影而已,并不能在客观上真正使你优越。每个人当然可以有他非常主观的评价标准,这没啥问题,你可以认为网文都是垃圾,也可以认为严肃文学都是垃圾。这都属于个人经验与审美的范畴,没有必要为自己强行找一个客观权威的标准去阅读。
但是,不存在一个客观的审美标准是不是意味着文学作品在事实上就都是一样的呢?自然不是。经典作品包含的信息是非常复杂的,它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的传声筒(许多通俗、流行小说就是类似传声筒的存在),经典的作品往往能够表现出真正的问题矛盾,而有一些问题矛盾是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要面对的,难以逃避的。文学是镜像,是寓言,经典作品则是最为复杂的寓言,能够最充分地表现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复杂性。
■挺悲伤的说,是有的。
你看流行小说,他看百年孤独,显然这是不能分出审美高低的。
问题在于,如果他能对《百年孤独》搞文学理论分析,那我建议题主还是认了……
总之这个故事就是很悲伤。
就好比听流行乐和听古典的,一边只知道好听,一边听完回家还能把谱子默个七七八八,那就没法说了……
我之前也和题主一样,总之是不太服气的。
毕竟爷也是读过不少名著的人,自认审美水平不差。
但是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人都为了装逼才看书。
文学系的大神挥舞着自己写的小论文摔我脸上的时候,是挺疼的。
疼完了我还看不懂。
努力学习一段时间,现在懂了一点后,感觉脸更疼了。
■有,所有艺术欣赏都有门槛。
这个和读专业书可以说没什么区别个人理解。
读都市小说和爽文就是都市小说和爽文,他们应该不能被叫做文学,你说到好这个东西了,这个很关键,而事实就是它们除了爽之外其实没什么好的,和我高中作为除了烂什么也没有是一样的。
艺术不光是写的好,画画画的好?不是,人家可以说是有思想,有传统,李白喝酒写诗,去说才情,杜甫去说忧国忧民,我觉得爽文没这个必要。
但我不是说爽文,或者说轻小说,只要他是这种形式他就没艺术价值,不是。
他要是真的有艺术价值那他就是有,比如说日本少数轻小说。不过题主说的应该是特指对于艺术性本身的怀疑。
换句话说就算是现在,同样是商业电影,李安就不是王晶,烂片是不是,一眼就看出来。
■不知道题主年纪多大,我觉得举例子可能比较好说明。
你觉得QQ音乐里的土摇杀马特或者网络洗脑神曲,和格莱美的历届获奖曲目有没有高低之分;你觉得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烂句子民谣和鲍勃迪伦的民谣有没有高低之分。
这个有点极端了是不是,那我换一换,你觉得城市普通画廊里卖几百几千一幅的油画,和莫奈、梵高、高更的有没有高低之分。
还是有点极端?那说回文学吧,乾隆皇帝的诗和李白的诗有没有高低之分?或者说,明清两代的诗和唐代的诗有没有高低之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课本里大多数的诗都是唐代的,词大多数都是宋代的,是后来的人不会写吗?
电影总归看的吧,漫威你喜欢吗?喜欢吧,流行吗?也流行吧,那漫威的电影为什么进不了各评分榜的前列呢,豆瓣top500,为啥超级英雄几乎看不到啊?
因为艺术是有门槛的,是有高下的,因为那是几千年以来,无数的艺术家用了所有智慧去更迭而成的宝库,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决定了他能接受什么样的艺术。
我们当然不会说,啊,大家都别看漫威了,都给我看诺兰昆汀!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是很重要的,随意嘲讽看都市文学的也不是很友善,这其实是两个体系的问题。但是啊你要问,看百年孤独的人为啥不思考一下都市言情里有没有值得思考的地方?那对于他们而言,答案注定是没有。
有个建议,题主多看点儿书,然后把七本追忆似水年华,三本尤利西斯甩在嘲讽你的人脸上,高傲地问他一句“你丫看得懂吗?”
■吃东西有高低之分。
我们会说有的人很会吃,标准可以是他吃东西时能精确分辨一道菜用了什么料,食材新不新鲜;也可以是,他对餐饮文化、烹饪技术等有深入了解。
玩游戏有高低之分。
我们会说有的人很会玩。标准可以是他lol王者,单杀过faker;也可以是他全主机制霸,游戏时长20年。
武术有高低之分。
我们会说有的人很能打,标准可以是200斤嘤国大力士握不动他一根手指头,也可以是一秒五鞭。
……
这世上有很多东西只要成了规模,有圈子,就一定有高低之分,就像有人类就有阶级。
只不过文学审美的高低之分比较特殊,他的标准不像吃东西玩游戏学习和武术那样,是人尽皆知的。
甚至很多人看来文学审美没有标准,毕竟很私人化——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问题是你也得有能力分清什么是哈姆雷特,不能到了你这儿,就成了马姆雷保。
这就比较好玩,当你知道文学审美的高低用什么标准衡量的时候,审美能力就已经不低了。颇有种入门即小成的意思。
想要明白这个标准是什么,得有大量的阅读乃至写作实践,对文学史、文化产业等都有一定了解。
好东西吃多了,嘴会挑。
【对文学的审美是否有高低之分】我这么说,你也不用太在意,自己玩自己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重要。
只是兴趣爱好,怡怡情,杀杀时间,浅尝辄止不也不亦乐乎?
但是,玩什么要玩深都要付出辛苦和努力,哪怕是抽烟喝酒钓鱼玩游戏,想要成为高手都需要长年的学习和坚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想要低成本,不经历任何痛苦和失败,就能快快乐乐地体验装逼的乐趣,还请护好自个儿的脸。
你的天赋,并没有比别人更高。
有没有高低之分,根据角度不同,是辩证关系。人格可以没有高低之分,财富身高颜值话语权等一定有高低之分。
文学审美也一样,我们都有审美的自由,但不代表审美能力和审美对象没有高低之分。
在我看来,喜欢把哈姆雷特挂嘴边,或者过分强调每个人有每个人看法的人,没有高低之分的人——
往往都是懒惰的,弱小的,但又不愿意承认,不服气,然后妄图通过扭曲一个看似道德正确的道理,简单地把所有人拉到同一水平线——你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咱们都一样,没什么不同——再找机会踩到别人头上。
木大木大木大~
■谁告诉你,看严肃、不看流行的人,是看不出流行的好?你平时做这些题吗:1+3=_;2×_=8;三角形的内角和是_。你不做,是因为你不会?
看严肃的人审美不一定比看流行的强,这是真的。但有能力看懂流行,同时能看懂严肃的人,就是比只能看流行(,还不一定懂多少)的人,审美要强。哪怕他看流行的数量没你多、时间没你久、范围没你广,还是比你强。
用“看”而不是“懂”来讨论“审美”,就是蠢材一个。
推荐阅读
-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排名一直这么高,到底有没有水分
- 怎样看待在大学里埋头苦学的一帮人
- TED 哪个演讲最打动你
- 「某花店老板因差评争执殴打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事件进展怎样30块钱的纠纷是怎样发展成网暴的
- 你对即将上大学的新生有啥建议
- 上大学的那年,父母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举动
- 怎样客观看待大学的集体荣誉感
- 想学的东西太多,而自己能力有限,为此非常焦虑,该咋办
- 学生经常问学的东西有啥用,应该咋回答
- 怎样看待咪蒙发文请粉丝帮忙解决自己儿子入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