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现在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会被嘲笑

有同感,可能现在的人都不太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直是我的真实想法,但说出来别人可能觉得我在装b而已,以后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他们看吧。|











徐达墓


卫青墓
甲午战争,淮军、湘军、清军一拥而上,拿着克虏伯大炮,才打死1000多日军,日军共伤亡两万;
台湾义军抗日,天地会刘永福带着台湾民兵,只有土炮土枪,打死3000多日军,日军共伤亡三万多,连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也被运回日本、次日日本皇室公布“病死家中”。




我们的李鸿章、李中堂故居


李鸿章墓


刘永福故居






卖国卖得早,翻案翻得好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我记得小学,正好讲到这篇课文,老师就问班级里的同学:“你们是为了什么而读书呀?”
有人说“为了钱”老师说“很好”
有人说“为了父母”老师说“很好”
有人说“为了自己”老师说“很好”
我把手举得老高,举了好一会儿,等他们答完了,老师不耐烦的看了我一样,还是点了我的名字,我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道:“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
一阵哄堂大笑过后,老师说:“就你,就你为了中华而崛起读书,你以为你是谁……”
我忘了后来老师说了什么,我甚至不知道那一天,我是怎么度过的。我只记得,下课后被人嘲笑,从学校再到回家的路上。
那个时候我的成绩很差,我可以理解老师对我说法的不屑,但我无法释怀。所幸他被吊销了教师资格证,原因是他当上校长后贪污受贿。也不知道穷乡僻壤的山沟沟里,他是怎么想到这一处的。

■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不只陈涉一个,然而除了陈涉,其他人大多被嘲笑;
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不只周恩来一个,然而除了周恩来,其他人大多被嘲笑。
他们笑话的不是话,而是说话的人。因为在他们眼里,你既不是周恩来,也不是陈涉,只是某甲而已。
如果你日后真的做出一番事业,你和身边人追忆此事,他们或许,会面带愧色;不然,在他们眼里,你只是一个说大话的人,而非一个有理想的人。
最后,与君共勉,若君日后真的飞黄腾达,不要忘了我这个人。

■以现代中国的教育普及度而言,“为……而读书”这个句式是自明的,是不言而喻的,这个读书一般等同于狭义的“上学”、“受教育”、“求知”。
也就是说,几代人普遍共识:求知受教育是功利性的,是带有知识以外的目的的。
早在五四那会儿,中国积贫积弱,德先生赛先生刚过来,受过教育的青年一方面看到西方文明样样比中国好,另一方面看到祖国积贫积弱受人欺负,深感不平,于是远渡重洋以求知。读书,就是为强国强种。因此就有了这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此之后,新中国成立,与之同步进行的则是完成文化层面的启蒙,进入现代社会。读书的功利意义被证明了。
也就是说,“为中华崛起读书”,被证明是有效的,读书确实有这个作用,这进一步加深了国人对求知受教育的重要性的理解。
下一个关键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向社会高调奏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主旋律。未来只有有知识的人,才能更好地造福社会,也就是说,才能更好地被社会需要。80后读书那会儿经常会看到一句话: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也就是说,读书受教育这个事情,一度又被融进建设国家的宏大叙事中去。此时“为建设四化而读书”,仍旧是被社会普遍认可的,读书的功利性还是在被强调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一些问题出现。个体受益不均,长期处于被牺牲地位的农民进入城市遭遇冷眼、就业困难等等问题暴露出来。大家发现,有钱才是王道,宏大叙事听起来就虚无缥缈了,不再那么能激起认同了。《茶馆》里有句话讲,我是爱咱们国啊,可是谁爱我啊?
那么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我先把自己折腾富起来,不给祖国拉后腿儿再说。
此时说“为自己有钱而读书”,应该说是有一定正确性的。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再到后面,大家发现从业和发财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挣钱未必就一定靠读书。
既得利益群体靠资源先手,不读书也能挣钱,胆大心细的人早点踏入社会,瞅个冷子也能挣钱,甚至早买几年房子就能躺着吃瓦片……
反而是仍旧在读书的人产生了焦虑,坐学堂倒像是浪费时间,倒像是跟一个大淘金的时代擦肩而过了。
此时读书无用论起来了,“为……而读书”的命题面临质疑。
时间再来到现在,读书的重要性再次被唤起来,原因则是个人发展的焦虑。眼看着社会发展这么快,这么有魔幻现实色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掉队焦虑,害怕跟社会脱节,移动互联网时代又放大了这个焦虑。
一方面,恨人有笑人无的声浪横行其道,卖家为了多卖出东西,又助长消费主义扩散,从而进一步推动恨人有嘲人无变成一种正确。
另一方面,一个个财富神话、门第神话、阶级神话也刺激着中产及以下人士,他们担心掉队,活在焦虑中,又恍然发现自己手里只剩下一根救命稻草,也就是“读书改变命运”神话的升级版——泛学习状态。
什么终身学习、自我提升、知识跃迁等等,均属于此类。
并且抛开这些以外,学习这个事情的奖励反馈——高学历,也越来越融入“恨人有嘲人无”的正确中去,学历成为进行人群区隔、强化群体认同的一个标签,这也助长了他们的升级欲望。毕竟,拿个好学历虽然不立时就变成财富神话,倒是也可以作为成功样板自我满足一阵了——
到这个时候,“为……而读书”的表述又具有了正确性。
这次是为自己发达而读书。读书是显然具有功利性的,而受益者也非常确定,那就是自己,以及以自己为中心的辐射圈层。
那么,在一个宏大叙事消解、自我意识抬头的年代,重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老调,一方面会给人幼稚的感觉,毕竟那些“过来人”恰巧经历过那个宏大叙事解体、全体一致向钱看的年代。另一方面也会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甚至感觉虚伪,在他们看来,只有将宏大叙事编织进个人利益(往往美其名曰价值实现、财务自由等等)的实现中,去服务于宏大叙事的倡导才是可能的,如果一个人省略了这一步,直接唱高调,难免会给人以别有所图的印象。
当然,对于零零后而言,他们赶上了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这几年,对于国家的认同度,明显高于此前的人,于是天然爱国,但是受限于社会经历,又把饭圈儿那一套也引入爱国主义叙事里去。这也使得爱国的事情变得很魔幻。
看了几集那兔之后,心灵暂时处于净化状态,产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热情也是很正常的。
这有问题吗?爱国是没什么问题的,问题是启蒙也要深化,要爱得清醒、明白。
现代人不光要认清族群问题,还要认清国家和个体的关系问题。知道现代国家到底是什么,国家利益和个体利益是什么关系,然后再去爱国。
譬如说,把国家拟人化为一个什么娇怜宜人的宠物,然后再去爱,就容易使缺乏判断力的人忘记它“统治机器”的那一面,忘记它为了贯彻意志而迫及个体的一面,从而导向一种圈地自萌的随喜式爱国主义。
这种爱国除了能满足一时的自我感动外,更多会产生消极影响,并且谎言色彩浓厚,梦醒后怎么办?因此是需要理清、判断、保持清醒的。对一个现代人而言,爱国不该是一哄而上,而应该是身心一致的认同。
最后祝你:清醒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仍旧是一种很高尚的行为。

■2013年1月22号,南海仲裁案打响。
那段时间,我们班里也是讨论的厉害;我们很多同学都觉得,连菲律宾都骑到我们头上来了,我们中国人一定要自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以后为中国造航母、造火箭、造飞机、造导弹,让中国不再受欧美日等强国的欺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于是,我们把黑板报的主题定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在最醒目的地方写上“2013.01.22--南海仲裁案”。
黑板报刚做好,我们班主任和其他一些老师就开始嘲讽我们:
你们一群小屁孩还谈什么国家大事?
这种事是你们管的?
你们以为你们成绩很好了?
知不知道人外有人?
你们只要关注自己成绩就行了?
你们只要在乎中考就行了?
别人班都在做题背书,别人班的成绩就要赶上来了,你们还在这搞无关紧要的事,学生只管读书就行,这种烂分数也配为国家崛起而读书?
我们班是学校的培优班,成绩不差,不过只要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挨骂是肯定的。
之后他们还强迫我们把黑版报改成学校要求的主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致中考”。


17年,中印边境对峙。
那段时间,我和我的同学在课间经常谈论对峙事件,觉得要是中国足够强大,印度肯定不敢这么嚣张,为什么中国老是被人欺负,可能是因为没有核动力航母,没有B-2。
我们老师听到了,开始嘲笑我们:
你看看,别人在课间都在刷题,你们还有时间在闲聊,为什么不充分利用时间做点题目?
你们是学生需要讨论这些屁事干什么?能不能安心读书?
你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高考,高考是你们的终点!高考没考到985,你们懂得就算比中南海还多那有什么用?
成绩不比别人差就行,你们学生只管学习,其他事都不用管,现在管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以后别人年薪百万,你还是个扫马路的!
你们成绩差,没考上好大学,去当炮灰都不配!
打没打赢关你们什么事?打赢了你们就以后找得到好工作了?


自那以后,我们再也没讨论过这些事。
至于题主说,为什么被嘲笑?
我想可能时代不同了,读书的价值观和目的早已变了吧。
不!
其实一直没变!
毕竟在那个时代,像周恩来这样的人也只是凤毛麟角。
我是个俗人,要说我读书不为钱,那肯定不是,我也为钱。
但我也希望中国真的能崛起啊。
如果按他们的价值观来判断的话,我的确不配。







■耶稣基督活着的时候也被嘲笑。孔子活的时候也被嘲笑。嘲笑理想主义者是人类的日常。他们通过嘲笑把你改造成和他们一样的路人甲。
【为啥现在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会被嘲笑】没人嘲笑路人甲。
■周恩来,留学时有个法国女朋友,据说长得挺漂亮的,跟他回国闹革命,开始形势很不好,法国女朋友劝他一起出国享受人生,别在乱世中吃苦了。
周恩来不同意,法国女朋友就走了,后来周和志同道合的邓颖超走在一起。

周恩来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彻底的共产主义战士,在我党最艰难最恶劣的时刻,他的思想都没有丝毫动摇。
他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当时笑话他的人不比现在少,但他做到了。
你读书为什么是你的事情,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


■谁说的?
我依然记得那年高数课上,高数老师对着昏昏欲睡的我们怒吼道:一个个都给我醒一下,别人学高数可能只是为了混个毕业找个工作,你们不一样,你们以后可能是要拿它来计算导弹飞行轨道的,计算飞机飞行阻力的。。。你们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打瞌睡的?高数是你们以后搞科研的基础,是手中的尖刀利刃,不把它学好怎么跟敌人拼杀?去送死吗?
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如雷贯耳,我没觉得有啥好笑的。
—————
2019.10.19补充更新:随便回答了一下,几天不看,没想到这么多回复和点赞。其实,我们中国有十三亿同胞,不论学习还是工作,只要大部分人在努力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我们必将造就一个伟大的祖国。
很多朋友说搞军工的伟大,其实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都伟大,只要你努力了。如果你工作以后能用自己的所学把自己的专业搞到极致,做到自己领域的顶尖水平,谁会不敬佩你,谁又能怠慢你?真有本事不爽了随时可以换岗啊。关键是你怨天尤人的时候有想过自己努力了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