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海起牧场 “耕”海新牧歌( 二 )


文章图片

游客在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区渔人码头以东海域的“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上展示垂钓成果(9月2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凯 摄
“耕海1号”负责人、山东海洋现代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尉岩说 , “耕海1号”共4层 , 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 , 可以喝咖啡、垂钓、吃饭、看科普电影等 。 除年产鱼类15万公斤以外 , 还可接待游客5万人次 。
“海钓拉动的消费总额是所钓鱼品价值的53倍 , 使u2018一条鱼u2019产生了u2018多条鱼u2019的价值 。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梁文跃说 , 2018年6月以来 , 山东各级累计投入资金57亿元 , 发展省级及以上海洋牧场7.9万公顷 , 国家级海洋牧场达到44家、占全国的40% , 预计今年海洋牧场综合经济收入将超过2500亿元、居全国首位 。
海中有“绿水青山” 生物量增长6.7倍
每到夏季 , 山东烟台养马岛附近海域的东宇海洋牧场都会迎来一大批潜水爱好者 , 清澈的水质、近20米的水下能见度和多种多样的生物 , 吸引他们远道而来 。
“良好的潜水条件 , 得益于海洋牧场相关设施对水质环境的u2018重塑u2019 。 ”东宇海珍品有限公司法人李效平说 , 大量人工鱼礁的投放 , 让附近的生物多样性迅速增加 , 游客在此潜水也有了更多乐趣 。

“拔”海起牧场  “耕”海新牧歌
文章图片

这是山东烟台养马岛附近海域的东宇海洋牧场(9月2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凯 摄
在位于烟台莱州的明波水产公司 , 采访人员看到一个人工鱼礁实物 。 金字塔形状的混凝土构件中 , 有许多分叉 , 可以在不影响洋流整体流向的情况下 , 在鱼礁范围内减缓水流速度并形成回流 , 为水生动植物创造生活空间 。
昔日“捕猎者” , 今朝“放牧人” 。 “我们从2010年开始投礁 , 至今已完成1万亩人工鱼礁建设 。 ”明波水产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升说 , 据测算 , 投礁区全年生物资源量是未投礁区的2.6到6.4倍 。
海中投放一个礁体 , 就是一个“生态银行” 。 李文升说 , 礁体表面富集了大量的牡蛎、脉红螺等贝类 , 礁区聚集大量斑石鲷、梭鱼、大口虾虎鱼、黑鲷等野生鱼类 。 人工鱼礁的存在 , 还避免了拖网作业 , 防止过度捕捞 , 实现良性循环 。

“拔”海起牧场  “耕”海新牧歌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在全国首座坐底式海珍品养殖网箱“国鲍1号”上收获鲍鱼和海胆(11月11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武岳 摄
山东陆地海岸线3345公里 , 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 过去 , 由于部分地区过度捕捞和养殖 , 近海渔业资源面临枯竭 , 近海海域环境严重恶化 。 近几年 , 通过投放人工鱼礁、移植海藻及渔业苗种增殖放流等打造现代海洋牧场措施的有效实施 , 山东沿海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 , 有效遏制了近海海域“荒漠化” 。
梁文跃说 , 山东通过采用立体养殖、投放生态型人工鱼礁、修复海草场等手段 , 以及建设“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的海洋牧场观测网 , 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态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 目前 , 山东海洋牧场水质达标率为98% , 大部分海域达到一类、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 据调查 , 礁区海域基础生产力平均提升11.2% , 生物量增长高达6.7倍 。
海中有“科技高山” 集成“高精尖”技术
在明波水产的物联网管控中心 , 采访人员通过监控看到车间内工厂化养殖池的实时画面中 , 众多斑石鲷小鱼苗正在欢快游动 。

“拔”海起牧场  “耕”海新牧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