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三相,变法纵横,远交近攻,终江山一统
#文史观天下#远交近攻 , 出自《战国策》 , 范睢觐见秦昭襄王 , 献策“王不如远交而近攻 , 得寸则王之寸 , 得尺亦王之尺也 。 ”
范睢之于昭襄王 , 相当于张仪之于惠文王 , 商鞅之于秦孝公 。 君臣一心 , 其利断金 。
文章图片
商鞅变法 , 令秦国脱胎换骨 , 也令秦孝公对函谷关之外的山东诸国 , 开始有了想法 。 不过 , 首先要做的是 , 复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和辉煌 , 简单说就是先得把西北平定了 。
秦孝公殁了 , 惠文王按照既定方针办 , 但是商鞅是不能用了 , 否则后院失火 , 恐怕自身都难保 。 此时 , 张仪生逢其时的来了 。
【大秦三相,变法纵横,远交近攻,终江山一统】张仪魏国人 , 出身贵族 , 师从鬼谷子 , 并深得真传 。 然而就是这贵族出身的魏国人 , 此后数十年如一日地跟魏国的死对头秦国不离不弃 , 还无数次地针对生育养育的土地 , 阴谋诡计 , 无所不用其极 。 要用现代语言形容 , 那简直就是罄竹难书千夫所指死有余辜的魏奸 。
文章图片
然而 , 叶落归根的时候 , 张仪又回到的了生他养他的土地 , 居然还又官拜相国 。 那是怎样神奇的时代 , 和怎样神奇的胸怀 。
话说商鞅也是魏国弃用之才 , 当年魏相向魏惠王推荐商鞅 , 说:“商鞅大才 , 堪当大任” , 又言:“主公若不用 , 必杀之 , 不为他用” 。 魏王充耳不闻 , 这才有名垂史册的“商鞅变法” 。
商鞅会的 , 张仪不会 。 商鞅不会的 , 张仪游刃有余 。 惠文王殁后 , 秦武王即位 , 当其时张仪正游说六国回咸阳的路上 。 得报之后 , 即刻明了多少人已经磨刀霍霍 , 恨不能活剥了他 。 于是马不停蹄 , 直奔咸阳宫 , 觐见武王 , 凭看家本领三寸不烂之舌巧舌如簧:
文章图片
“为秦国计 , 必使东方各国生变 , 大王方能得益 。 齐王发话 , 但凡在下在哪个诸侯国浮头 , 其必伐之 。 故 , 大王今遣仪赴魏 , 齐必伐魏 。 大王趁机东出函谷 , 兵临东都 , 周天子必献神器 , 大王由此可掌天下户籍地理 , 以成万世之业 。 ”
武王此时20岁不到 , 深以为然 , 也是心不够狠 , 不像他爹在他爷尸骨未寒就车裂了商鞅 。 当然 , 张仪得罪的人也一定赶不上商鞅 。 于是 , 张仪捡得一条性命 , 连夜出奔魏国 , 惊魂未定之时 , 或许自个也没意识到 , 他也给武王挖了个要命的坑 。
比之商鞅身首异处 , 张仪得以善终 。 第二年 , 秦武王果然兵临洛阳 , 借口与手下力士孟贲较劲 , 要试一下九鼎其中“龙文赤鼎”的份量 , 结果严重地闪了腰 , 气绝而亡 , 年仅23岁 。
文章图片
武王若非逞匹夫之勇 , 回咸阳宫生得俩儿子 , 那就没有昭襄王什么事了 , 始皇帝嬴政这一支系也就不知道湮没在那个历史的犄角旮旯去了 。
而事实上是 , 武王的异母兄弟公子稷 , 此刻在燕国作人质 , 有赵武灵王鼎力相助 , 千里迢迢日夜兼程回国继位 , 是为秦昭襄王 。
秦昭襄王当政的多半时间 , 大小事基本都是他妈宣太后说了算 , 直到范睢出现 。 范睢也是魏国人 , 出身地芮城距离张仪的老家不远 , 但是家境贫寒 。 被人构陷 , 剩下半条命 , 逃到了咸阳 。 辗转年余 , 才得以面见昭襄王 。
远交近攻 , 成为秦国国策 , 首当其冲重拳出击的就是魏国和赵国 , 曾经的三晋之地 。 大将军白起发起的长平之战 , 僵持两年有余 , 骑虎难下之势 。 范雎使反间计 , 遣使入邯郸 , 重金贿赂赵孝成王之左右 , 最终以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 替换老将廉颇 。 白起将军才能以坑杀40万人的战绩 , 名垂史册 。
文章图片
大争之世 , 以天下为己任 , 这应该是商鞅、张仪、范睢赴秦国的初衷 , 生逢其时 , 三代明君知人善任 , 三代名相鞠躬尽瘁 , 承前启后 , 前赴后继 , 在商鞅车裂后117年 , 才有大秦帝国之江山一统 。
推荐阅读
- 打野|野核版本人马异军突起 三相死舞出装放弃打野刀
- 鹏军创富|一月拿3-5万吗?自媒体大整改,新手福利期到了!玩自媒体,发视频,一月3-5万,真实吗?为什么说最近自媒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法?
- 秦国之所以崛起,离不开这四位贤臣的尽心辅佐,方有之后的大秦
- 为何商鞅变法后,几乎所有朝代不超过300年?商鞅变法是原因!
- 商鞅之死冤不冤?真的是因为变法吗?那是你不懂秦国人的权斗
- 大秦历史上最牛的君王是秦始皇?非也!
- 商鞅变法——秦国耕战性组织能力的一次经典重塑
- 大秦帝国的利刃——王翦父子,帮秦始皇灭掉五个国
- 投资者提问:大秦目前的出海口只有秦皇岛港吗?最近几年大秦投资不少产煤区的支...
- 为什么农村三相电不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