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品40年沉浮录:神话、金钱与谎言( 二 )

中国保健品40年沉浮录:神话、金钱与谎言
脑白金新的碰撞面对市场乱象 , 卫生部终于拿出了“杀手锏” , 颁布了相关条例 , 规定保健品只具有调节机制 , 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 。 这就从根本上断绝了保健品行业屡试不爽的绝招——打着擦边球的夸大宣传 。在行业整顿的背景下 , 曾经风光一时的保健品品牌 , 大多陷入了消退和萎靡 。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的放开 , 外来品牌瞄准了空挡 , 迅速涌入中国市场 , 并很快占领了头部位置 。 这些国外品牌有着华丽的外表、新潮的概念和严格的标准 , 打得本土品牌毫无还手之力 。中国保健品40年沉浮录:神话、金钱与谎言
国外品牌保健品伴随着“洋品牌”汹涌而来的 , 还有一种野蛮生长式的销售方法——直销 。 这种以发展下线人员、一对一的销售模式 , 打着法律的擦边球 , 实现了疯狂的扩张 。 与传统保健品销售铺天盖地的广告不同 , 这类公司几乎没有任何媒体宣传 , 看起来乖巧温顺、与世无争 。但是平静的湖水之下 , 隐藏着体量巨大的怪兽 。 美国的安利、香港的无限极 , 默默实现了“猥琐发育” , 两个品牌的总份额 , 一度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从传统的营销与宣传 , 到注重体验与网络 , 新旧思想在不停地激荡与碰撞 , 整个行业一如纷争的战国 , 有的品牌崛起并强大 , 有的则式微、衰弱 , 甚至被吞并 。中国保健品40年沉浮录:神话、金钱与谎言
保健品回归理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 普通大众获取信息的路径更加扁平和快捷 , 对于消费的态度也越来越理性 。 填鸭式的漫天宣传已经没有了效果 , 精准细腻的“需求端”支撑起行业发展的“半边天” 。根据新的调研数据显示 , 广谱式保健产品的销售已呈下降趋势 , 而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细分更加多样 , 每一品牌拥有的产品类型竟有数千种之多 。 尤其像益生菌补充剂、蛋白粉、胶原蛋白、维生素 , 以及骨健康等产品 , 销售呈现井喷式增长 。“理性消费”也体现在品牌选择上 。 如今排名前十的保健品品牌 , 不仅有外资(纽崔莱、善存) , 也有国资控股(三精)、民企(汤臣倍健)等;不仅有传统品牌(养生堂、东阿阿胶、同仁堂) , 也有倾向于新科技研发的企业(善存、钙尔奇)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 , 我们更希望看到一个严格监管、标准齐备、健康发展的保健品市场 , 在选购商品时 , 不再有虚假和夸大 , 不再为虚假和冲动去买单 。中国保健品40年沉浮录:神话、金钱与谎言
同仁堂在市场经济不健全的情况下 , 铺天盖地的生硬广告、充满狂热的名人效应、蛊惑人心的效果宣传 , 总能让人血脉喷张、失去理智 。 其实不仅是保健品市场 , 我们整个的社会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可以在一夜之间创造一个神话 , 也可以在分秒之间毁掉一个帝国 , 这都是消费不成熟的体现 。曾经一个个仿佛打了鸡血的广告 , 在我们今天看来 , 是极其愚笨和幼稚的 。 反思现在的我们 , 为了“网红产品”彻夜排队 , 在“主播”热情洋溢的说辞之下不自觉地“买买买” , 与当年的冲动消费又有什么区别?保健品行业四十年的风雨沉浮 , 充斥神话、金钱与谎言 , 既是市场争斗的风云录 , 亦是人类百态的社会史 , 值得我们慢慢回味 。来源;枕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