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宝|开国少将李兆炳,因一个特殊才能,被三位元帅当成宝

_原题是:开国少将李兆炳 , 因一个特殊才能 , 被三位元帅当成宝
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人要左手拿传单 , 右手持枪弹 , 才可以打倒敌人!”
确实 , 我军之所以能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 , 离不开有效的宣传工作 , 甚至被奉为“红军的第一个重大工作” 。
在开国将帅中 , 就有不少人是宣传方面的高手 , 比如开国少将李兆炳 。
成宝|开国少将李兆炳,因一个特殊才能,被三位元帅当成宝
文章图片

在上世纪30年代初 , 红军东路军挺进福建漳州一带 , 然而 , 红军战士们大多数来自江西和湖南等地 , 完全听不懂当地老百姓的闽南方言 , 只能手舞足蹈地比划 , 效果很不好 , 极大地限制了红军的宣传工作 。
这时候 , 刚刚加入红军没多久的李兆炳主动站了出来 。
原来 , 李兆炳就是福建漳州人 , 不仅会说闽南语 , 而且还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 , 有了这样一个向导 , 红军的群众工作自然也豁然开朗 。
更难得的是 , 李兆炳还是福建省立第二师范的高材生 , 唱歌、画画 , 甚至排练话剧 , 样样都做得不错 , 极大地丰富了红军的宣传方式 , 不再只局限于刷标语、喊口号 。
在李兆炳的努力下 , 彻底打消了当地群众对红军的抵触 , 还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筹款100万银元 , 招收新兵1000多人!
成宝|开国少将李兆炳,因一个特殊才能,被三位元帅当成宝
文章图片

1933年 , 李兆炳跟随红四军进驻赣南一带 , 并担任红一军团宣传干事 。 在这里 , 他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创办红军自己的宣传报——《战士报》 。
然而 , 从无到有的过程谈何容易 , 一方面 , 敌人的重重围剿和封锁之下 , 根据地物资奇缺 , 别说印刷机了 , 连纸张都捉襟见肘;另一方面 , 大多数红军战士都是贫苦农家出身 , 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都相对较低 , 创刊过程可谓举步维艰!
饶是如此 , 李兆炳仍旧坚持了下来 , 人手不够 , 他就一个人充当编辑和采访人员 , 征稿、写稿、改稿以及排版和印刷工作 , 全都自己亲自动手 , 很快 , 第一期《战士报》就正式出版了!
同时 , 李兆炳还紧抓基层宣传人员的培训工作 , 从素材的提炼到写作的要领 , 李兆炳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 , 每天忙到凌晨早已成为李兆炳的工作常态 。
当然 , 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 大量的部队先进事迹和英雄人物得以报道 , 《战士报》成为当时最受战士们喜欢的宣传材料之一 , 李兆炳也升任红一军团宣传科长 , 多次受到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的表扬 , 把他当成红一军团的“宝” 。
借鉴于《战士报》的创刊经验 , 李兆炳在抗战时期又打造了《烽火报》 , 而且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干部版和战士版两大版块 , 同时还增设专门的军事教育、军事战术和战例讲解等内容 。
成宝|开国少将李兆炳,因一个特殊才能,被三位元帅当成宝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时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的李兆炳 , 还成立了宣传表演队 , 后来著名的烽火剧团 , 就是在此基础上成立的 , 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 , 也是由烽火剧团最早演出的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 李兆炳还曾凭借宣传才华上演了一出“上兵伐谋、攻心为上”的好戏 。
时间回到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 , 为了打破敌军的“铁桶”封锁 , 上级指示李兆炳做好优待俘虏的政策宣传 , 有效瓦解和争取敌方官兵 。 为此 , 李兆炳专门创作了《血汗为谁流》的话剧 , 真实揭露了不少国民党官兵挨打受骂、克扣粮饷的惨状 , 结果上演没多久便收到了显著成效 , 不少国民党俘虏竟然号啕大哭 , 纷纷要求加入红军队伍 。
1955年授衔时 , 凭借着宣传方面的突出贡献 , 李兆炳被授予少将军衔 。
但是 , 由于常年的操劳 , 李兆炳落下了一身的病 , 晚年甚至生活都难以自理 ,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 李兆炳仍然坚持完成了《往事琐记》一书 , 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成宝|开国少将李兆炳,因一个特殊才能,被三位元帅当成宝】1992年6月23日 , 李兆炳将军病逝 , 享年83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