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葆元的小品油画想起……(一)

由葆元的小品油画想起……(一)
【画家简历】夏葆元 1944年生于上海 , 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本科油画系 , 后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任艺术指导 。 1981年任上海交通大学美术研究室画部主任 , 1985年开始任上海油画雕塑创作组负责人 , 1988年移居美国 , 长期从事西洋画、中国水墨画的研究创作 。 作品曾展出于国内及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家 , 并获多种创作及出版奖项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曾出版《夏葆元绘画作品选》等 。 由葆元的小品油画想起……(一)
【画家自述】我宁愿坐在一个南瓜上 , 并且独自拥有它 , 也不愿挤坐在一个天鹅绒的垫子上 。 我宁愿在大地上乘坐空气自由流通的牛车 , 也不愿坐在观光火车的车厢里 , 一路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上天堂 。【晓炎说画】由葆元的小品油画想起……(一)杨晓炎艺术家夏葆元在微信朋友圈几乎每天转发世界名素描油画作品 , 其中有他小品油画 , 写上幽默风趣含义深刻的感言 , 不一定每个人都看得懂他的画和文字 。 他和美国总统年龄相当 , 相隔半球 , 一个从艺 , 一个从政 , 川普的推特议政常遭封闭 , 葆元的微信艺事不伤脾胃 , 通畅无阻 , 让人们领教东西方民主言论自由的实质性 , 连总统有时不及艺术家“言论不自由”……葆元从艺经历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他给我的印象是老派、郁闷、内向性格的人 , 从此失去了联络 , 断断续续有点他海外的传闻 , (其实有几次我在车上见到他在淮海 路上匆匆忙忙的身影 , 仿如电影《日瓦戈医生》接近尾声的镜头……注:为这日瓦戈 , 夏还特意在微信朋友圈科普了这位主人公 , 我是比喻夏和主人公的内心矛盾的世界) , 我敬佩徐悲鸿和吴冠中 , 这二位大师都有留洋的经历 , 不过晚年吴冠中比徐悲鸿幸福长寿 。 我看着葆元用心画的一幅幅反映徐悲鸿的往事 , 仿佛好像就是葆元兄留洋的心路历程……为追求艺术葆元放弃国内功成名就的地位(当时是交大美术研究室画部主任、油雕塑创作组负责人) , 漂洋过海 , 这其中的甜酸苦辣……二十多年之后 , 我在上海艺博会与葆元重逢 , 感慨万千!得知葆元已是位美籍华人画家 , 复旦视觉学院教授 , 成了位海归著名画家 , 他的同辈晚辈有的享受国内“体制内”的工资待遇政府津贴的“权威人士” , 甚至于有的是同窗好友 , 却没有给葆元特别的照顾 , 原先交大的任职都没有恢复他原职 , 更证明了同行相轻的真实存在 , 他再也回不到体制内的画家队伍了 , 但葆元得到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 这段述说 , 是我2019年同时在《上海采风》和《上海美术》发表的《说不尽的夏葆元……》 , 读者详细了解 , 可读拙文 , 不想赘述……如今我要说的是葆元近期的小品油画作品 。 这些作品都在30cm以内(原因不想占地 , 详见图片) , 凭借他超强的视觉记忆力和炉火纯青的油画技巧 , 记录下来每一个年代的画面 , 接地气和人文主义 , 是他晚年的变法的一个创作 , 他早己功成名就 , 成为当年许多青年学画者的标杆 , 同时期的二陈(陈逸飞、陈丹青)早已对葆元有定论 , 葆元是属于把自己的作品当生命组成部分的这类画家 , 非常珍惜自己的羽毛 , 常戏称他的至少百幅作品还借租亲戚的房子“干垃圾” , 成为他这堆“干垃圾”怎样找到合适的归宿 , 而纠结和我叹苦经 , 我几次劝他打包卖了 , 遭拒绝 , 常有投资者在我面前蠢蠢欲动 , 打探他何价?令我尴尬 , 葆元作品确实没有经过商业炒作 , 他的耿直的脾气想拿回早年的“孩子” , 不尽如人意 , 而陈逸飞能悄悄地骑车一前一后从画院拿回他的“孩子”……各人的时间节点和运气真的不一样 , 我常劝他 , 有些事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 他说做音乐家好 , 没有“干垃圾”的烦恼 , 作品在空气中进入耳膜 , 结束一片掌声 , 环保卫生 , 我说你羡慕的是作曲家 。 贝多芬、瓦格纳是有不同年代的无数演奏家表现他们的曲子 , 又有多少人记得住这些演奏家呢?葆元的文学音乐修养极高 , 烦恼时就听音乐看名著 , 故在他的作品中常有乐感和文学性 。 他的小品油画 , 除了保持原来的写实主义风格外 , 有的他偿试多画面组合 , 有的还勾线 , 色块平涂交融 , 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 , 关键部位用白色刻划衬托 , 亮彩 , 有趣的是他画名人肖像画和普通人像 , 常摆放名石膏像 , 白石膏像用色彩表现 , 没有深厚的素描基础很难想象色彩调子和谐 , 葆元做到了 , 用高超的油画技巧表现 , 同时放上“伏尔泰”思想家石膏像 , 让被画名人高兴 , 隐藏着他的冷幽默 , 仔细品读回味无穷 , 我真感觉要是犹太女作家斯泰因能在今天遇见葆元的作品 , 一定会“一见如故” , 当年斯泰因自掏腰包买毕加索、马蒂斯的画 , 还为他们写文章 , 在她家周末举办他们的画展 , 全部销售一空 。 过几天毕加索在斯泰因家里的门背后发现原来作品都是她买入的 , 毕和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 给斯画了像送她 , 斯还是坚持给毕马俩人钱 , 否则就不要 , 恐怕我们这里的作家 , 一是没有斯有钱 , 既定有钱也没斯懂艺术 , 最好让画家送何乐不为?我坚持底线 , 仅仅只是我三十岁生日主动向发老索要过《双鸡图》 。 从此我遇见所有的画家都不会索要画 , 画家实在太艰辛了 , 有的根本没有天才 , 画了一辈子画 , 结果还是穷画家……(待续)( 2020年11月13日晓炎视力模糊写于小言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