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如何经营海参崴的? | 地球知识局( 三 )

中国人是如何经营海参崴的? | 地球知识局
这时候就轮到中国工人撸起袖子出场了 。 他们活跃于城北的水源地和市中心的水站之间 , 用最原始的挑担的方式 , 夏天送80桶 , 冬天送50桶 。 一直到了30年代 , 苏联控制下的远东边疆区兴修了一系列水利设施 , 这些送水工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副扁担供起了生命之源既是顾客的 , 也是挑夫的▼中国人是如何经营海参崴的? | 地球知识局
煤炭同样如此 , 这可以从后来苏联《红旗报》的一份官方声明中看出端倪 。苏维埃政权对商品价格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 规定了各种商品的最高价格 , 其中也包括煤炭 。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 , 《红旗报》展示了全市50个煤炭零售商的名单 , 要求市民举报售价高于规定价格的商人 。 而这五十个人 , 竟然全部都是中国人 。还有毡鞋 , 这是在寒冷的俄国必不可少的冬日装备 。 制作毡鞋的工序很复杂 , 首先要把牛毛和羊毛洗净弹松 , 然后用木棍把混合的绒毛擀成紧实的毡子 , 最后粘贴在鞋底上 。 整个工作既需要耐心和体里 , 工作环境也因为尘土飞扬而肮脏不堪 , 几乎只有中国工人能够忍受这项工作 。而在夏天毛毡生意不好的时候 , 这些毛毡匠就变成了冰淇淋小贩 , 推着小车上街卖冰淇淋 , 赚一笔换季外快 。冬天卖冰糖葫芦 , 夏天卖冰淇淋▼中国人是如何经营海参崴的? | 地球知识局
类似这样的生意经在当年的符市极为多见 , 中国人已经在俄国人的眼皮底下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小买卖帝国 。 尽管他们没有资格在当地购买土地和房屋 , 但中国人擅长用租赁手段狡兔三窟般的布置自己的产业 , 并且迅速击垮周边的其他国家商铺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 没有俄国商人优越的背景但有吃苦耐力的精神▼中国人是如何经营海参崴的? | 地球知识局
到了20世纪初 , 符市斯维特兰娜大街边 , 全城最大的自由市集里 , 已经几乎看不到白人的店老板了 , 摆摊开店的全部都是中国老板 。 资产比较大的老板有一个店面 , 肥头大耳 , 蓄须留甲 , 显然已经很久不事劳动 , 打理店铺的大多是他的同乡伙计;还在小本经营的中国人则盘着辫子 , 瘦小的身上披着宽松多用的中国服装 , 蹲在路边静静地观察路过的潜在客户 。铺出了一条中国大街▼中国人是如何经营海参崴的? | 地球知识局
但其实 , 这些人刚来到这座城市时 , 都是一无所有的赤贫者 。 只是有些人在短短十年间 , 就完成了阶级跃迁 , 而这些成功的大老板也成为了那些还在行商的小生意人的偶像——中国人永远相信自己能成为时势中的英雄 。北京大街(海军元帅福金街)两侧都是中国商人的产业▼中国人是如何经营海参崴的? | 地球知识局
然而毫无疑问 , 在俄国人统治下的符拉迪沃斯托克 , 这些英雄只能是经济层面的 , 永远也获得不了相应的政治地位 。《符拉迪沃斯托克报》上描述的如下街景更为常见:一个刚刚来到符市的中国苦力因为忍受不了饥饿 , 偷了俄罗斯人货摊上的面包 , 被发现后遭受了摊主的毒打 , 随后众人将其送到警署 , 摊主全身而退 , 俄国警察又狠狠“教训”了他一番 。毕竟 , 这片土地已经是他人的囊中之物 , 而这些中国人 , 反而成了遭人提防的恐怖外乡人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 , 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封面图片:Urri/shutterstock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