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道|为建设“一核一带一区”提供五种支撑

八成受访村民表示,南粤古驿道为村里带来了人流、增加了餐饮消费;六成受访村民表示基础设施因此更加完善;还有五成受访村民的农产品因此更畅销——南方日报南方评估团队近期受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委托,深入调研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进展 。调研发现,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为沿线千余条省定贫困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礼包” 。
不仅如此,南粤古驿道逐渐将沿线历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带动侨批银信等一批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通过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等举措推动广东历史文化创新性保护、创造性转化,更助力“一核一带一区”特别是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一步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
沿线五成村民赞古驿道
让农产品更好卖
所谓南粤古驿道,是指古代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包括水路、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 。
此次调研,调研组通过问卷抽样调查235位古驿道沿线村居干部、村民,曾参与古驿道相关活动的游客,相关学校师生,志愿者及企业 。
调研发现,69%的沿线相关人员知道南粤古驿道,沿线57%的村党支部、村委会等曾在内部讨论过,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贫困户的脱贫,能如何向南粤古驿道借力 。
了解的原因,45%的人认为是各种文化旅游活动,34%的人认为活动过程中的宣传和广告也起到明显作用 。
了解的动力,是南粤古驿道文化旅游活动为沿线村庄带来实惠 。79%的受访村民认为为农村带来了观光人流 。84%的受访村民认为这些人流增加了餐饮消费,其中超过60%觉得影响明显 。55%的受访村民发现,这些人流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 。
“南粤古驿道带动了要素加快流动,为‘一核一带一区’,特别是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分析说,南粤古驿道两侧各5公里范围内覆盖了1320条省定贫困村,约占广东省定贫困村总数60%,是广东贫困乡村分布密集地区 。同时,南粤古驿道也与大部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百余座中国传统村落和近千个文化节点无缝衔接 。
2016年,广东启动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发现分布在全省21个地市的906处古驿道遗存和233条古驿道本体,已推进1000多公里重点线路的修复建设,形成了覆盖全省18市31县(市、区),共18条及4大古港的重点线路网络 。
调研发现,随着被列入重点线路的古驿道数量逐年增多 。工作内容也从“拓展新增”为主转为“巩固提升”为主、“保护修复”为主转为“活化利用”为主、“工程建设”为主转为“文化推广”为主 。
四成游客为了解历史
四成游客为欣赏风景
南粤古驿道旅游有多旺?刨除疫情因素,从2019年看,当年春节期间纳入监测的14段古驿道重点区域共吸引旅客586.84万人次,比2018年增长了96.99万人次,同比增长20% 。当年的“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65.9万人次,同比增长26% 。到了端午假期,接待游客109.7万人次,同比增长22%
【古驿道|为建设“一核一带一区”提供五种支撑】不仅是旅游火热,省自然资源厅与南方评估的联合调查发现,80%的居民会到居住地附近的南粤古驿道散步、健身,其中有33.2%的人经常前往 。
在重点线路中,5条线路的居民前往休闲比例超过80%,分别是珠海中山岐澳古道(88%)、汕头澄海樟林古港古驿道(86%)、梅州大埔三河坝—潮州饶平麒麟岭古道(86%)、韶关南雄梅关—乌迳古道(85%)、梅州兴宁平远古道(84%) 。
前往南粤古驿道的游客中,46%的人是为了参观历史遗存及历史文化,43%的人是为了欣赏自然景观 。
针对这种现象,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为例,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要深入挖掘史料,完善华南教育脉络 。以韶关、清远、云浮和梅州基地为主深入研究抗战时期中高院校迁徙及人物脉络关系,加强对东莞、江门、湛江等地市相关史料资源的整合,充分挖掘华南教育历史对港澳台乃至世界各地的辐射影响,进一步充实各院校思想理论、学术著作、重要事件、名人轶事等史料,形成知识性强、故事性强、观众参与感强的素材,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规划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
五个方面:
支撑“一核一带一区”建设
调研组梳理发现,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至少对广东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带来了五个方面的支撑 。
最明显的是支撑产业振兴,突破单一部门局限,创新乡村经济发展机制 。其突出地创新了乡村振兴动力机制,吸引的人才振兴带动了产业发展,这些专业力量还进一步拓展产业空间 。比如谈起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如何让村居受益,63%的受访村民认为提升了旅游人气,61%认为完善了基础设施,53%认为丰富了村民增收手段,47%认为帮助了贫困户脱贫 。
支撑文化自信也成效显著,沉浸式重现南粤历史,体验式传播岭南文化 。南粤古驿道聚合广东文化遗产,总体价值远超单个文化遗产价值的简单相加,又为广东文化遗产创造性保护和创新性利用探出新路,还成为汇集各方资源、传播岭南文化的重要平台 。57%的受访者参与过南粤古驿道旅游活动,38%探访过红色革命遗存活动,13%围绕古驿道进行过文化创意设计创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