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治愈|北京地铁下一个心脏骤停的人,能用上 AED 吗?


有着「救命神器」之称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杭州即将「立法」推行 , 轨道交通车站配置 AED 工作在北京亦已启动 。
但「偶尔治愈」探访发现 , 尽管 AED 已进入北京地铁 , 但多数受访乘客乃至地铁工作人员 , 仍不知其为何物 。 多名急救专家认为 , 这背后折射出中国社会仍缺乏自救与互救意识 。
频发争议之下
「 AED 进北京地铁」成为现实之后 , 多年来一直关注此事的微博大 V 、急救医生贾大成在微博上表示:「百感交集 , 总算有了回应 。 」
贾大成在北京市急救中心退休后 , 一直致力于急救知识和理念的普及推广 , 其中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是重中之重 。
10 月 27 日 , 北京启动在轨道交通车站配置AED 工作 , 地铁 1 号线 22 座车站当日完成AED 设备的实地安装 。 到 2022 年底前 , 北京市的地铁站将实现 AED 全覆盖 。
11 月 12 日上午 , 「偶尔治愈」在东单站看到 , 一个外表呈橘黄色的长方体铁柜 , 立在 1 号线的二层站厅内 , 柜高约 1.5 米 , 一个 AED设备被放置柜中 。
偶尔治愈|北京地铁下一个心脏骤停的人,能用上 AED 吗?
本文插图

11 月 12 日 , 地铁一号线东单站内的AED设备
AED 柜正面 , 用中英双语写着「仅供紧急时使用 , 当门打开时警报鸣响」 , 柜子左侧标有「AED 体外除颤器」等字样 。
「偶尔治愈」随机询问 8 名路过乘客 , 仅有 3 名结伴而行、职业为护士的女乘客表示知道它是AED, 且能操作 。 其余乘客则表示不知其为何物 。
询问 4 名地铁工作人员及 1 名保洁员 , 仅 1 人知道柜中存放的是 AED 。
此前一个月 , 北京市霍营地铁站发生乘客猝死事件 , 虽有抢救措施 , 但没有应用 AED 。 一篇「家属对死因无异议 , 医生有异议」的***文章在朋友圈广泛传播 。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急诊医生王西富 , 作为急救科普领域的大 V , 他以「急诊夜鹰」为笔名撰写评论 , 从 2016 年天涯副主编在呼家楼地铁站猝死 , 到 2020 年霍营地铁站此类悲剧再次发生 , 王西富(急诊夜鹰)说自己每次都发声 , 每次都引起了大范围讨论 。
但只有最近这次 , 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
而全国范围内关于 AED 的最新动态 , 则是「杭州就 AED 宣布立法」 。
11 月 9 日 , 杭州市政府官网发布《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 , 于明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 杭州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 , 规范公共场所 AED 配置、使用的城市 。
判断、呼救、按压、除颤 , 是贾大成总结的简化版院外心脏骤停抢救办法 。 用最快速度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 , 同时拨打 120 急救电话 , 如果患者没有意识 , 立刻进行胸部按压 , 配合 AED 除颤 。
研究表明 , 在一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 , 三到五分钟内进行 AED 除颤 , 可使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达到 50% 至 70% 。
但AED在中国还远未普及 ,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 , 其根源在于全社会急救意识的缺乏 。
在国内 , 主动寻找和参加包括 AED 操作在内的急救培训 , 仍只存在于较小圈子 , 远未扩大到上至管理部门下至普通公众之间 , 形成社会氛围 。
贾大成在给各种群体进行培训讲座时 , 遇到的最常见问题就是:「学它有什么用?用得上吗?」然而 , 「这件事牵涉到所有人 。 因为没有人能确保 , 下一个在地铁上发生意外的不会是自己 。 」
前北京急救中心医生张元春说:「除了批评相关部门不行动以外 , 我们每个人实实在在地为急救和 AED 普及做了什么呢?比如自己学习或者向别人介绍 。 这才是关键问题 。 」
张元春现任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项目国康国际培训中心主任导师 , 致力于急救知识和 AED的普及 。
中国 AED 从无到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