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刘邦手下怎么有两个韩信?而且都封了王,可见战功应该相当
秦朝末年中原逐鹿的赛场上 ,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老天毫不吝啬自己的手笔 , 只送给刘邦一个韩信还不够 , 还顺手送上了另一个韩信 。
第一个韩信就是鼎鼎大名、妇孺皆知的"兵仙" , 他年少时即有大志 , 先投靠项羽不受重用 , 后来又投靠刘邦依然不受重用 , 准备离开刘邦时发生了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 被刘邦拜为大将军 , 后帅军北伐连灭代、赵、燕、齐国 , 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后被刘邦封为齐王 。
文章图片
被封为齐王后韩信帅兵回到主战场 , 同刘邦一起对项羽进行合围 , 最终在决战中击败项羽 , 平定天下 。 韩信作为刘邦手下最耀眼的将星 , 在当时获得了如日中天般的地位 , 在军中有着近乎封神一般的地位 , 而那一年 , 他年仅三十四岁 。
另一个韩信名气就没有那么大了 , 以至于现代很多人都并不了解他 , 他的名字也叫韩信 , 后人为了把他和"兵仙"韩信进行区分 , 称呼他为韩王信 。
比较奇怪的一点是 , 这个韩王信似乎战功并没有那么卓著 , 怎么也能够封王呢?
刘邦所封的七个异姓王 , 韩信自不必说 , 半个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季布在荥阳对峙中起到了牵制项羽的关键作用;彭越在项羽大后方搞敌后"抗羽根据地" , 游击战争有效地制约了项羽在正面战场的进攻;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是举国归附 , 赵王张耳那更是刘邦布衣时的知心好友 , 亲近非同常人 。
笔者认为韩王信封王应该是实至名归的 , 之所以看起来他的功劳不够大 , 是因为他和韩信重名 , 导致刘邦从汉中还定三秦的功劳被后人误归到"兵仙"韩信头上 。
韩王信的出场
《史记》中记载 , 韩王信是张良在韩国故地打仗时遇到的 , 韩王信是韩襄王的后代 , 属于贵族出身 , 张良遇到他时 , 他手下已经有了一支颇具规模的队伍 , 在张良的拉拢下 , 他带着队伍跟随刘邦 , 这可以算作他的第一笔功劳 。
后来刘邦被立为汉王 , 实际是被发配到蜀地 , 韩王信跟随刘邦入汉中 。 在汉中期间 , 刘邦不减其志 , 不想只做一个偏安一隅的诸侯王 , 更何况手下士兵思乡情绪浓烈 , 一心渴望东归 , 在远离家乡、水土不服的蜀地根本待不住 。
韩王信敏锐地看到这一点 , 向刘邦提出士兵思念家乡、渴望东归 , 正是士气可用 , 提出打回老家去的口号 , 能够以此来争夺天下 。
这个重大战略规划 , 正是韩王信提出的 。
文章图片
还定三秦的战争 , 到底是韩王信打的还是韩信打的?
《史记》中对于东征的战略规划到底是谁提出来的 , 有两个版本:
在《韩信卢绾列传》中明确说是韩王信向刘邦提出的建议 。
在《淮阴侯列传》中 , 又文采斐然地声称是韩信提出的建议 。
我个人倾向于是韩王信提出的建议 。
不管是谁提出的建议 , 刘邦的领导层很快达成了一致同意的意见 , 第一步就是出汉中 , 还定三秦 , 打下项羽封在关中的三个王:章邯、司马欣、董翳 。
这场战争是刘邦争夺天下的第一战 , 至关重要 , 如果打不下来 , 只能龟缩回汉中 , 再也不能出来 。
文章图片
但奇怪的是 , 在关于三秦之战的记载中 , 领兵打仗的都是曹参、樊哙、灌婴、周勃等刘邦的丰沛老班底 , 既不见韩信 , 也不见韩王信的身影 。
但是三秦之战胜利结束后 , 刘邦"乃许信为韩王"!
这就奇怪了 , 韩王信仅仅因为提出了一个战略规划就被封为韩王?
肯定不是 , 韩王信应该是在还定三秦的作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不仅他带领的人马参加了战争并取得了很大的战果 , 而且他本人也一定是在作战中出谋划策 , 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 因此才会被许诺封为韩王 。
推荐阅读
- 秦琼|李世民手下猛将如云,为何只有秦琼和尉迟恭被尊为“门神”?
- 刘邦|刘邦8个儿子,竟有5人死于妇人之手
- 刘邦|刘邦明知在他死后,戚夫人日子不会好过,为何却不赐死吕雉
- 项羽|刘邦临终前,才得知当年在乌江边,项羽为何最终放弃逃生!答案太意外!
- 韩信|历史上白起,韩信,项羽三大战神打仗谁更厉害?
- 韩信|历史上五大战将:人屠白起,兵仙韩信,而他与项羽齐名却少有人知
- 项羽|刘邦真是到临终前才明白了,当年乌江岸边,项羽为何选择自刎吗?
- 公孙|公孙瓒手下有一大将,实力与赵云相当,最终成为曹魏的王牌
- 韩信|同时是北伐,韩信能胜利,为什么诸葛亮不能呢
- 刘邦|刘邦临死前留下一干重臣,这些重臣为何却在其死后杀光他的嫡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