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健康|家住淄河沿( 二 )


*秋*
秋是收成的季节 , 田野里已经变得萧瑟与荒凉 。 很多庄稼都收了 , 但分到各家各户最多的仍旧是地瓜 。 今冬到明春 , 又要靠地瓜填饱肚子了 。
地瓜堆在院子里 , “天井”都变得狭小了 。 把地瓜洗一洗 , 一刀刀地切 , 或在镶了刀刃的擦床上“擦” , 圆圆的地瓜 , 不规则的地瓜 , 变成了一片片 , 洁白洁白 。 夜里除了淄河里的水声 , 整个村落飘荡的还有切地瓜的声响 。 等晨曦从雾霭中醒来 , 房顶屋檐 , 街巷场院 , 到处晒满了白花花的地瓜干 。 冬天还远 , 那些个村庄却已似落满了霜雪 。
地瓜有了 , 要预备过冬 。 但生产队分下来的柴禾肯定不够烧 , 那年月大多数作物的秸秆生产队里还要喂牲畜 。 “柴米油盐烧” , 缺了哪样都吃不上饭 。 散学了 , 又把草筐给孩子们扔过去 , 仍是那句话:去 , 填不满 , “后晌”没饭!
秋风一过 , 柳林里飘洒着枯黄的细雨 , 满地软软的一层 。 用柴筢子搂着地上的落叶 。 心思却跟着那条河水流向了远方 。
人到底是像落叶仍是树桩?岁岁的枯荣当中 , 理想却像那河水有时清澈 , 有时却又那么飘渺 。
*冬*
有了第一场雪 , 乡村少年们那个隆重的节日“年” , 就离得近了 。 鞋底与鞋帮 , 终于在母亲们的手中变成了成品 。 这日子是春夏秋冬组成的 , 也是一双双鞋与一条条路织就的 。
据说 , 生产队马上就要解散了 , 接下来将会是一个发展与改革的时代 。 那条河在那一年里也断流了 , 听说上游淄博境内修了太白水库 。 这条季节河将会永远地变成枯水河 。 没了河水 , 河床里溘然就袒露出了白花花的细沙 。 河岸也在大片大片地龟裂 , 一些鱼儿的尸骸还残存在那深邃的缝隙当中 。 这仍是那条锦绣的河吗?像花布 , 像领巾!那群被那条河养大的少年 , 常常失神地站在岸边 , 寒风里一把把泪痕滚过了脸颊 。
有一个少年说 , 我们的河没走 , 还在那儿 , 它只不过是累了 , 睡了过去 。 即便醒不过来 , 那它也会永远在我们身体里流淌……
*第五季*
孙武湖碧波荡漾 , 湖畔绿树成荫 , 杨柳依依 。
我们与那个威名享誉几千年的兵圣孙武 , 同属一个老家 。 “孙武湖”在广饶县的版图上就像一颗刺眼的明珠 , 一湾明湖如镜 , 半城旖旎似水 。 绿树丛林中 , 掩映的是一排排整洁的红墙碧瓦 , 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 , 四处林立的是一片厂房与现代化社区 。 昔日那些在生产队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的农人也不见了 。 他们或他们的后世现在多是出入于企业与产业园中 。
乡村在向城镇转变 , 那条小河在这里的版图上好像也找不到了痕迹 。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 , 孙武湖畔游人如织 。 仍是有人在寻找一条小河,他们中有人问:
“听说这里以前有条河叫淄河 , 不知它淌在哪里?”
“这里就是!”一位老者用手指了指波光粼粼的湖面 , “现在的这片孙武湖 , 就是以前淄河的一段 。 它又活了过来 。 ”
于是很多惊讶的目光瞥向那片烟波浩渺……
作者简介
刘玉林: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 东营市作协理事 , 东营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 东营市美协会员 , 东营区美协副秘书长 , 多篇散文小说散见《读者》、《青年文摘》、《大众日报丰收》、《青海湖》、《时代文学》、《齐鲁晚报青未了》、《太阳河》、《黄河口文学》等各地报刊 , 更有多篇美术评论被多家专业媒体发表或转载 。
稿源:《孙武湖畔》
壹点号草根文学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 , 不代表齐鲁壹点态度 。
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匡助 , 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 , 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