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兰|钩沉|杨兰春和他的《朝阳沟》( 二 )
二大娘:(唱)对,当一个农业科学家 。
“这段唱词总长达42句,但生活化的语言,朴素又风趣 。家长里短式的对唱,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母女情、婆媳情和邻里情 。”武安市平调落子剧团原团长孔祥峰说 。
杨兰春能创作出这样生动鲜活的唱词,与他对太行山一带地方戏的熟悉有关 。
2002年,孔祥峰到河南看望杨兰春 。当时杨兰春已经82岁,耳朵明显背了,走路也是小碎步,但说起武安平调落子,他却异常兴奋 。
杨兰春自豪地说,他还能一字不落地背诵100本武安落子戏,并连连称赞:“落子真是好东西,可千万不能丢呀!我写《朝阳沟》时就曾大段大段地引用过落子戏里的词,而且直接拿过来,不用修饰 。”
比如《朝阳沟》中的唱词“棉花白,白生生,萝卜青,青凌凌,麦籽个个饱盈盈,白菜长得磁丁丁”,这些形容词,都是武安平调落子中常用的修饰语 。
其实,最初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取,马可看重的就是杨兰春对地方戏的熟悉,戏剧创作语言的鲜活 。
当时,中国首部戏曲现代戏《白毛女》引起轰动 。《白毛女》导演舒强,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马可是主要曲作者之一 。
杨兰春对中国戏曲现代戏的专业学习,从中央戏剧学院开始 。杨兰春入学第二年,马可给他布置任务:“参与创作歌剧《小二黑结婚》的剧本 。”
杨兰春着急地说:“我的文化水平低,写剧本,不中 。”
马可说出了选他的本意:“不要你的文字,是要你的生活,你又熟悉民间地方戏 。”
《小二黑结婚》小说作者赵树理,看过杨兰春改编的剧本后给予了肯定,而且对唱词很感兴趣 。
比如,《小二黑结婚》中媒婆唱词“春夏秋冬不种田,我手里不缺零花钱”,小芹的唱词“只要劳动能生产,不愁吃来不愁穿”,小二黑的唱词“咱好似两个铁横枕,生生死死结得牢”等,都是杨兰春根据自己对原著的理解加进去的 。
赵树理高兴地说:“这些词土得有味儿,农民一定喜欢听 。”
杨兰春既能创作又能导演,除了豫剧《朝阳沟》这部经典之作,他编、导的豫剧还有《李双双》《小二黑结婚》《刘胡兰》《好队长》等一批现代戏 。
杨兰春创作的每一部现代戏作品,都有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实生动的语言,这些作品主题思想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和需要,属于它的时代,又超越了它的时代,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因此保持了持久生命力 。
杨兰春也因此成为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奠基人之一 。
热心为家乡导戏
杨兰春再次回到武安这片故土,是为了给家乡导一部戏 。
1990年10月,武安市平调落子剧团要排演一部新剧《丢官记》,邀请已经退休的杨兰春前来执导 。
“一个精瘦的小老头,头发花白 。”当时,孔祥峰第一次见到杨兰春 。“他说话略带河南口音,有说有笑地走进了我们给他事先安排好的办公室,一进门就脱掉了羽绒服,摘掉了鸭舌帽,一边洗脸,一边说着俏皮话 。”
剧团居住条件简陋,武安市文化局特意把杨兰春安排到市政府招待所,早晚车接车送 。不料,被杨兰春断然拒绝,“现在剧团都很困难,咱没有必要去住高级房间,倒不如省下钱来多买些戏装 。”他执意要和演员们吃住在一起 。
后来剧团反复做工作,杨兰春才勉强答应住招待所,但早晨不让车接,他愿意自己走在城里看变化,到路边小摊吃家乡小吃 。
新剧开排,杨兰春的敬业再次给演员们做出了榜样 。
孔祥峰记得其中一场,双目失明的牛母告状喊冤 。根据剧情,牛母要一面喊冤,一面抡起盲杖狠狠砸地,闹得公堂乌烟瘴气,大小衙役惊恐万状 。但演员表演时,表情动作不到位 。
“杨老看着着急,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做起示范来 。”孔祥峰看着七旬的戏剧界大家如此投入,眼睛顿时湿润了 。
杨兰春排练时,也即兴创作了一些有感染力的唱词 。
《丢官记》中,当牛母向秀才致谢时,杨兰春加了一句唱词,他一边表演一边唱:“我的好人呐——”唱得撕心裂肺,使围观的演职人员都为之动容 。
大约排了一个多月,《丢官记》终于上演了 。
首场演出武安剧场里挤满了观众,笑声、掌声此起彼伏 。许多观摩的专家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杨兰春坐不惯沙发,索性就蹲在沙发边虚心地听着,不时地点着头,丝毫没有大导演的架子 。
《丢官记》没有辜负杨兰春一片心血 。1992年5月,《丢官记》在石家庄参加河北省第三届戏剧节汇演,一举夺得优秀剧目一等奖,此后还获得了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
杨兰春的专业、敬业业内钦佩,脾气倔也是出了名的 。
“杨老要回河南之前,执行导演刘式海自己花钱买了5斤冻羊肉,想让他带回去补一补,杨老不收,还说‘你把它退回去,要不然我不走’ 。肉退了,杨老才放心坐车走了 。”孔祥峰回忆 。
后来,武安市文化局把执导工作报酬通过邮局汇款给杨兰春,没想到,杨兰春跑到邮局,大笔一挥写下“拒收 杨兰春”,把汇款退了回来 。
2009年6月2日,著名戏剧艺术家、“朝阳沟之父”杨兰春在河南病逝,享年89岁 。
2009年7月13日上午,细雨霏霏,杨兰春的骨灰运抵家乡武安市馆陶乡朝阳沟村 。朝阳沟村的大街小巷挂满了悼念杨兰春的横幅,灵堂前摆满了寄托着乡亲们哀思的鲜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