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营业额|从“打工人”到创业者,他回洛阳老家卖“唐三彩”,年营业额达200万元( 二 )


“平均下来 , 一年能赚10万元左右 。 ”王誉乐觉得 , 在村里做“唐三彩”生意 , 虽说不上特别赚钱 , 相较于种地或外出打工 , 要强上一些 。 “最起码比较自由一些 。 ”

年营业额|从“打工人”到创业者,他回洛阳老家卖“唐三彩”,年营业额达200万元
本文插图
高恒是南石山村另一家“唐三彩”生产企业负责人 。 他的企业占地三亩 , 雇佣了七八位工人 。

“我家这厂一年收入有20多万元 。 ”高恒告诉河南商报采访人员 , 村里边的土地已经被集中承包 , 很多村民都是靠着“唐三彩”增加收入 。 “有的像我一样自己开厂 , 有的在这些厂里边打工 。 ”
南石山村村委会主任高建增介绍 , 全村共有村民1500多人 , 顶峰时期拥有“唐三彩”企业(作坊)200多家 , 目前拥有“唐三彩”企业72家 。 “唐三彩”每年给村子带来的产值在3亿元左右 。
“研发”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唐三彩”工艺品
他们在尝试改变“唐三彩”的命运 。
“唐三彩”给南石山村村民带来了实惠 。 村民们自然会想着把这种实惠延续下去 , 扩展开来 。
电商平台的出现 ,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南石山村“唐三彩”企业 , 面临的销售难题 。
在王萌萌等人的牵头下 , 南石山村“唐三彩”产业 , 形成了生产与销售两大板块 。 有一部分人专门负责生产 , 另一部分专门负责销售 。
可这似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在村民们看来 , 想要让“唐三彩”走得更远 , 本质上还是要改变产品本身 。

“虽说南石山村是最大的‘唐三彩’生产基地 , 但我们竞争对手是各种陶瓷品 , 甚至可以说是各种工艺品 。 ”南石山村一家“唐三彩”企业负责人表示 , 近些年 , 村里存活下来的“唐三彩”企业 , 大都在想办法 , 把“唐三彩”做得更精致一些 , 从而摆脱廉价走量的传统模式 。
这个说法 , 得到了高恒和王萌萌的赞同 。
目前 , 王萌萌正在组建专门的“研发”团队 , 设计一些更漂亮、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唐三彩”工艺品 。 甚至 , 他还计划将“唐三彩”制作成汽车挂件 , 来拓宽市场领域 。
年营业额|从“打工人”到创业者,他回洛阳老家卖“唐三彩”,年营业额达200万元
本文插图
【年营业额|从“打工人”到创业者,他回洛阳老家卖“唐三彩”,年营业额达200万元】南石山村的“唐三彩”产业 面临新的挑战

正如企业数量减少所印证的那样 , 南石山村的“唐三彩”产业 , 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
“提起陶瓷 , 汝窑、钧瓷、景德镇……这些名字几乎家喻户晓 , 而‘唐三彩’则显得落寞一些 。 ”王萌萌告诉河南商报采访人员 , 在他看来 , 南石山村“唐三彩”最大的发展难题在于影响力不够 。
“没有一个响当当的招牌 。 ”在高恒看来 , 这与村里企业“自扫门前雪”的经营传统相关 。
高恒介绍 , 虽说南石山村有很多“唐三彩”生产企业 , 但大都规模比较小 , 雇佣十几名员工的 , 已经算是“大企业”了 。

这种情况下 , 企业们维持自身运转已经实属不易 , 巨额的宣传推广和研发投入 , 自然没有几家愿意出 。 “力量太过于单一 , 没有龙头企业引领 。 ”
而王誉乐所关心的 , 是人才问题 。 “唐三彩”的制作 , 需要一定技术工艺 , 可村里很多年轻人 , 已经对这种一代代传下来的技艺 , 渐渐失去兴趣 。
“虽然困难重重 , 终归大家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 。 还是有希望解决的 。 ”王萌萌正在尝试打造的集研发、生产、运营、销售等为一体的综合团队 , 就是想要为南石山村“唐三彩”产业 , 找到更好的舞台 。
链接:“唐三彩”也被用于生活器具
“就像青花和元没有必然联系一样 , 三彩和唐也没有必然联系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表示 , 三彩是一种彩色陶器 , 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出现 。 而唐代三彩发掘得比较多 , 影响力比较大 , 所以“唐三彩”知名度比较高 。


推荐阅读